通过对试桩静载荷试验出现的Q- S 曲线局部陡降情况的分析, 说明选择试桩位置的土层条件应具备代表性, 土层差异可能导致桩承载力取值的偏差。在具体选择试桩地点时, 宜对各勘察孔按勘察报告推荐值进行试算后确定。对长细比较大的端承摩擦桩, 持力层的端承作用不宜按规范公式计算, 应根据具体的土层条件酌情考虑。对桩身较长或桩径较粗的桩, 在承载力取值时应考虑桩身自重的影响。
依据国内500 kV 线路一牵四架线施工的成熟经验和现有张牵设备成熟的制造能力, 以及运输条件, 通过对1 000 kV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架线施工的初步计算、论证和设备选型, 认为: 1 000 kV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八分裂导线, 用同相导线为8×LGJ- 500/35 钢芯铝绞线, 采用一次牵放的同相同步2×一牵四架线施工方法是可行的。
为提高我国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国产化能力, 我国高压开关制造公司在引进消化国外公司1 100kVGIS 制造技术的同时, 立足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目标, 向国家第1 条1 000 kV 试验线路提供1 100 kVGIS 国产化设备。在国产化的研制过程中, 根据1 100 kVGIS 的研制基础、技术参数及性能结构, 同时采用多种计算分析方法对设备进行分析, 如母线绝缘结构计算分析、套管电场计算分析、绝缘件机械应力分析等, 验证了国产化1 100 kVGIS 设备的可靠性, 证实了我国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国产化能力。
概述世界发达国家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的演绎过程, 剖析国外典型超超临界机组的技术特性。详细阐述我国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建设情况和国产化趋势。提出了技术和经济要点。
以王石变电站至代家沟变电站220 kV 送电线路改造工程为施工范例, 根据GZTACSR410 低弛度增容量间隙型导线的应用特点,推出二牵一方式张力放线施工新方法。由于牵引板新结构的问世,较有成效地完成原、新导线对接牵引, 耐张塔或直线耐张塔平衡紧挂线, 单导线接头带张力空中压接, 均为新工艺亮点。它将为间隙型导线广泛应用, 为电网增加传输能力开辟新径。
当前采用的电厂脱硫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无法真实地体现脱硫项目的实际效益和影响。运用“有、无项目对比法”进行电厂脱硫财务评价, 可以从整个电厂着手, 正确全面地确定新建脱硫项目的效益。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作用。
针对华北地区山区线路工程特点, 结合正在建设的线路工程, 选择5 个典型的岩石锚杆基础试验点对中等风化、强风化岩石地质条件下的直锚基础和单锚基础进行设计和抗拔、水平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验证设计理论正确性和应用可行性, 扩展岩石锚杆基础在山区线路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文章介绍了超超临界机组采用SA335P92、SA335P122 材质主蒸汽管道的焊接工艺及焊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以及现场实施焊口局部热处理的经验及教训。提出了施工现场热处理设备配置和工艺选择的方案及改进措施。
阐述了混凝土自收缩的形成机理及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以及温度等因素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总结出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并进行科学配比, 以减小混凝土自收缩的经验。
广东省已投运和在建脱硫工程共有16 个。通过对它们的成本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总结出机组容量、脱硫工程的建设时期燃料特性、脱硫装置年利用小时数、脱硫工艺等是影响机组单位供电量脱硫成本的主要因素。而燃料特性则是影响脱单位质量SO2 成本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目前运行的超高压交直流线路的电压等级为500 kV及750 kV。对500 kV线路的杆塔荷载规划有较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特高压输电线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 在我国还是空白。现有的杆塔荷载的规划能否适应特高压输电线路尚需进一步研究。文章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荷载规划及经济档距等进行分析研究, 结合工程的特点, 确定特高压输电线路合理的经济档距及经济塔高, 以降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工程投资。
石灰石-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 吸收塔是最为关键的系统之一, 其设计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的性能参数和运行可靠性。本文结合广东某600MW机组吸收塔的设计实例, 对结构尺寸、内部件及防腐等关键工艺设计进行了阐述, 以便为国内同类型脱硫工程吸收塔的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作用。
珠江电厂1, 2 号机组烟气脱硫采用石灰石-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由于建电厂时未预留烟气脱硫装置的位置, 老厂脱硫改造工程总图设计时, 考虑了总平面、竖向、管线、道路、绿化等多方面的布置, 消除老厂脱硫改造过程中遇到场地限制、建设条件复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施工图阶段, 制定了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 使老厂脱硫改造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根据煤粉着火燃烧理论, 结合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 台1 021 t/h 锅炉实际燃料的煤质情况, 将燃烧器中最下层煤粉喷嘴改造成少油直接点火煤粉燃烧器。在对小油枪容量进行了计算后, 对锅炉实施了改造。改造后的投用效果表明: 该燃烧器锅炉启停快、燃烧稳定、节约燃油、降低了生产成本。
湿法脱硫后烟气的特点和腐蚀性对脱硫烟囱的运行工况和脱硫烟囱防腐措施均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目前常用的烟囱防腐材料的介绍和对它们的防腐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 寻找出适合湿法FGD 后烟囱的防腐材料和措施。
借鉴国外湿法烟气脱硫工程中的成功经验, 结合国内脱硫公司在湿法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工程实践, 对贴薄板衬里工艺的具体操作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实践证明: 在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运用贴薄板衬里技术, 可靠性高并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造价。
文章简要介绍了湿法烟气脱硫工程中设置烟气旁路的目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国内、外FGD 装置烟气旁路系统的设置情况, 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针对2 台600MW机组从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工期、布置等方面对是否设置旁路系统进行了全面比较及分析, 提出了不设烟气旁路的可行性方案, 供电厂选择脱硫方案时参考。
针对输电线路施工中山区岩石锚杆型式基础越来越多的出现, 原有MZ65Y 锚杆钻机重量大、效率低, 已经不能满足大量锚杆基础施工的要求, 在将小车发动机用于空压机组、采用螺杆式空压机、对液压泵站及整体组装进行了减重增力、轻便化、精确化改造后, 经运行检验, 新一代螺杆式锚杆钻机具有较高工效、较高精确性、运转可靠、运输便利、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能够满足输电线路建设中大量锚杆基础施工对于钻机山区运输、施工效率的要求, 有关经验也将为今后大功率轻便型施工机械配套开辟新途径。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同业对标管理的积极推进和深入开展, 各级电力公司纷纷开展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及指标评比活动, 不断引入更新更有效的管理模式, 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基于同业对标管理开展的具体情况, 将以分布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为代表的信息挖掘技术引入到电力企业同业对标的管理活动中, 为国网公司各级单位同业对标管理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一条思路。
在对岩石锚杆基础进行勘察时, 根据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 积极探索高密度电法、地面波、孔内电视等探测手段, 增加量化评价的方法和数据, 提高勘察工作的精度和水平。在充分分析初勘资料的基础上, 确定真型试验位置进行试验。根据岩石锚杆基础的勘察和实验结果, 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 全面反映工程岩体特征, 从而为岩石锚杆基础的施工提供指导。
岩石锚杆基础是以细石混凝土和锚杆灌注于钻凿成型的岩孔内的锚杆基础。文章结合华北地区输电线路岩石锚杆基础试验研究项目及500 kV 浑霸线、上承线的施工应用, 阐述了在强风化和中风化状态下花岗岩、片麻岩和灰岩中的岩石锚杆基础施工工艺, 并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其中锚杆钻孔的钻凿是最关键的工序。
2005 年在华北地区的岩石锚杆基础试验与应用研究表明, 在华北地区典型的强风化岩石地基中,采用岩石锚杆基础是可行的。岩石锚杆基础应用于山区线路工程中, 能充分发挥原状岩体的力学性能, 具有良好抗拔性, 工程中减少了混凝土用量, 减少了施工运输量, 避免了大开挖, 减小了对植被的破坏, 大大节约了直接和间接费用。在浑源—霸洲等线路工程中岩石锚杆基础的运行状况良好。
陕西韩城第二发电厂2×600MW机组的一次风机调试时, 出现启、停瞬间轴振速度超标的问题。为寻找承力端轴承箱振动速度超标原因, 检测了风机轴承的径向跳动、轴承游隙; 检查了导叶的同步性、叶轮的动平衡、轴的椭圆度。最后得出风机承力端轴承箱启、停瞬间轴振速度超标的原因是轴与轴承配装位置处的轴外园椭圆度超标。在现场采用刷涂镍铜合金处理后, 测得风机启、停瞬间轴承箱振动速度最大为3.1 mm/s,符合要求。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 电力发展战略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电力需求与电力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电力产业各环节的发展战略与创新体系以及电力产业链的整体规划优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电力产业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创新体系, 并对提高未来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出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