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第二发电厂2 号机MEH 控制系统在2003 年DCS 改造后, 采用一体化设计的MEH- ⅢA型控制系统。投产以来,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部分控制逻辑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通过对MEH 控制逻辑、操作员画面以及硬接线的改进, 完善了MEH 控制方式, 也避免了运行人员的误操作, 同时解决了一些生产上实际遇到的问题, 提高了小汽轮机运行可靠性。
华能玉环电厂1 号机组是国内首台超超临界机组, 首次在主蒸汽管道采用SA335P92、SA335P122材质。在1 号机组P92、P122 钢的现场焊接施工中, 采用了GTAW+SMAW工艺, 内充氩保护, 焊前预热, 进行2层氩弧焊打底, 2 层氩弧焊厚度为5~6mm, 预热方法采用电加热方式, 采用较小的焊接热输入量进行施焊。焊接结束后, 立即降温进行马氏体转变。玉环电厂1 号机主蒸汽( P122、P92) 及再热热段( P91) 经过焊缝硬度及微观金相检验符合业主的要求。
2006 年8 号超强台风“桑美”对温州电网造成严重破坏。根据台风风速和线路杆塔设计风速的分析, 以及线路倒塔( 杆) 事故的各种原因的分析, 提出如下建议: 适当提高线路的防台风标准, 尽快完成浙江气象区的重新划分工作, 对沿海地区的一些110 kV 线路进行加固改造, 进一步做好线路抢修应急准备工作。
大水位差取水泵房结构设计的关键是结构抗浮。而泵房结构整体抗浮和倾侧抗浮稳定性是关键。抗浮锚杆由2 部分组成: 整体抗浮锚杆和倾侧抗浮锚杆。利用锚杆抗浮的受力计算对整个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并以工程实例进行验证。
输电线路铁塔一般为空间桁架结构, 从大量的试验过程中发现铁塔采用K 型斜材布置型式的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差异较大。文章运用4 种设计规范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 结合试验结果比较, 对单角钢两端偏心连接的杆件承载力进行评估, 建议按照《架空送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规定》(DL/T5154—2002) 计算时留有约15%的裕度, 并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轴心受压杆件公式进行校核。
为了探索当代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发展出路, 文章应用企业战略管理方法, 详细分析了当代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并在总结目前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 探索性地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
电力线路施工测量的原有一些方法存在局限性, 通过施工中的不断摸索, 运用三角几何公式推导出线路复测时跨越障碍物测量、档距及各种距离测量、弧垂观测检查测量的新方法。
结合内蒙古丰镇电厂三期工程实例, 同时围绕国网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 对发电机- 变压器- 线路组保护配置、双重化、失灵保护等问题加以分析, 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原葛洲坝500 kV 开关站构架的安全稳定性不足, 存在安装质量缺陷, 成为开关站设备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经过对构架支柱的加固施工, 以及将构架横梁由箱形断面梁更换成三角形断面格构梁的改造工程, 彻底消除了葛洲坝500 kV 开关站构架的安全稳定性不足的隐患, 为开关站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根据资产评估实践经验、目前评估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发电企业的特点, 在发电企业的股权转让中, 建议配合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作为资产评估工作的首选模式。为使最终评估结果可信, 并为股权转让双方较易接受, 评估机构与评估项目经理要对由不同素质的评估人员所采用不同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和调整, 最后确定重估价格。评估人员必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加强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评估操作水平。
高合金钢焊缝根部的“过烧”虽然未被相关焊接规程定义为缺陷, 但实际上对焊接管道的使用寿命有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其产生机理、形貌特征进行分析, 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论证了采用药芯焊丝和控制根层焊缝温度2 种不充氩焊接方法的可行性。
处于软土地带的输电线路, 多应用灌注桩。灌注桩设计时要注意桩基、桩径, 桩持力层的选择, 承台桩以及钢筋配置要求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复杂, 而且对灌注桩的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要严格控制浇注过程, 对施工过程要加强管理。灌注桩工程既要做到能满足使用要求, 又要能最有效地利用和发挥地基土和桩身材料的承载性能, 在设计、施工、管理及难点处理中, 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 严格保证工程的质量。
详细阐述1 000MW机组发电机定子的吊装过程, 包括: GYT- 200C 型劳辛格- 天车液压提升装置吊装系统的配备和布置, 用600 t 履带吊大钩将定子起吊、转向, 用天车将定子运送到位, 再利用液压提升装置将定子安放到位。
从“人、机、料、法、环”5 个要素介绍玉环电厂1 000MW机组汽轮发电机基座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由于科学选择混凝土配合比, 改变基础箍筋形式, 采用新型模板和建模方式, 运用成品塑料垫块和PVC 倒角线条以及浇筑方式合理, 实现了镜面混凝土效果。
国外厂商对阀厅的设计往往采用钢结构典型设计。在对国外的设计进行优化后,考虑结构的防火及承重功能, 换流站阀厅和主控楼主体承重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阀厅屋盖采用轻型有檩屋盖结构体系、主控楼楼( 屋) 面采用以临时模板为支撑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板、围护结构采用普通粘土砖墙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结构设计方案, 此结构功能合理, 适合我国国情, 具有良好经济效益。
以神木—忻州I、II 回500 kV 输电线路为例, 根据覆冰形成机理和统计特性, 分析山区导线覆冰规律, 由当地实测资料确定覆冰参数。联系沿线气候与地形地貌特点划分冰区, 并论证分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线路路径进行优化, 为线路防冰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保证。
以神木—忻州I、II 回500 kV 输电线路为例, 根据覆冰形成机理和统计特性, 分析山区导线覆冰规律, 由当地实测资料确定覆冰参数。联系沿线气候与地形地貌特点划分冰区, 并论证分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线路路径进行优化, 为线路防冰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保证。
针对接地极极址选择困难和基于与独立接地极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 提出了金沙江一期±800 kV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三换流站共用接地极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减少地电流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可以通过极址选择和在接地极设计中得到解决; 不仅可节省极址用地, 并可大幅降低工程总造价。但是, 多换流站共用接地极需要加强调度联系, 避免多直流输电系统同极性以大地返回方式运行。
新建变压器的差动保护投运前要用一次负荷电流来检验二次接线的正确性。受机组建设现场条件制约, 目前采用的常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电动机启动电流检验差动保护接线的新方法, 简便可靠, 容易与现场安装施工进度相协调。通过在杨柳青电厂7 号机建设的工程实践, 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值得在其他机组建设中借鉴。
目前大容量汽机基础的二次灌浆后容易出现系列质量问题, 如垫块气泡偏多, 二次灌浆不满、二次灌浆台板外出现裂缝等。产生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重性的, 有原材料放置时间过长, 也有施工浇捣期间气泡排出通道不畅等。针对这些缺陷采取了3 种防范措施。今后, 如能将这些措施施工前制定, 则可以避免上述质量问题。
通过分析和计算, 说明超临界600MW抽凝机组在节能效益方面优于B50MW背压机。对于热电厂建设, 在建厂条件合适、电力市场和环境容量有发展空间的条件下, 选择高参数、大容量的抽凝机组是合适的。“以热定电”的原则应是有条件地应用。
新的电网规则要求风力发电系统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 直驱式风电系统通过增加Crowbar 保护电路, 可以极大地提高其故障穿越能力。基于对适用于直驱式风电系统Crowbar 保护电路的总结, 对常用的Crowbar保护方案进行了分类, 对其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分析表明, 直流侧Crowbar 保护电路是优选方案, 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靠性; 串联辅助变换器Crowbar 保护电路补偿性能好, 响应速度快,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输电线路风荷载调整系数(风振系数)的大小与结构本身和自然条件有关, 其值的大小, 不仅影响铁塔的安全和可靠度, 也影响到塔材指标。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 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βz与杆塔的类型、高度、坡度有关,βz值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杆塔的质量增大; 导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βc 值受风速、档距、气动阻尼和地面粗糙度的影响。在输电线路设计中必须找到快捷方便地计算βz和βc的方法。
对湖南省某500 kV 输电线路嵌固式岩石基础进行真型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 分析基础承载特性和破坏机理, 采用极限平衡理论验算基础稳定性, 在综合造价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嵌固式岩石基础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在确定特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方案时, 应首先拟定监控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1 000 kV特高压变电站信息量大、测点多、突发事件多以及电磁环境复杂, 宜采用成熟先进的全分布、开放式系统结构, 站控层各计算机均直接接入站级主干网。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体系, 产品条件成熟时优先选用基于IEC61850 系列标准构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监控系统方案设计中应着重关注系统网络结构、信息组网方式、电压无功控制要求以及IEC61850 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
文章对我国发展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必要性和具体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并对“W”火焰锅炉超临界和亚临界进行了经济比较, 提出了建议。
与普通的电触发晶闸管ETT 对比, 直接光触发晶闸管LTT 具有直接光触发和内置BOD 保护两大优点, 使得LTT 阀塔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维护量明显降低、成本显著节省。随着LTT 应用量的不断扩大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LTT 技术在高压直流输配电换流阀和静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SVC) 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特高压线路的铁塔设计中, 对铁塔主材提出了采用Q420 及Q460 超高强热轧等边角钢的建议,在设计计算中, 不论采用我国现行《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还是美国ANSI/ASCE10- 97 导则,均会遇到一个W/t, 即角钢肢宽与厚度之比的问题。文章就此问题, 对设计理念及方法提出推析与建议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求超高强钢材能早日应用于线路铁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