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kVUHVDC 换流阀与常规±500 kV 及以下等级的换流阀比较, 在质量及可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对换流阀及其晶闸管元件的型式试验内容、程序及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文齐介绍了±800 kV 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阀及所采用的6 英寸晶闸管元件的特性, 对常规直流工程中换流阀的型式试验工程经验进行了总结。针对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阀的特点, 提出试验程序的优化及关键控制点, 为UHVDC换流阀提供质量保证依据。
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最高工作电压远景设计为±1 200 kV, 对±800 kV 试验线段、电晕笼和电源场之间的连接导线进行选择, 比较管母线及分裂软导线性能参数, 结合工期及场地限制, 该工程选用了圆管型铝管母线。根据管母线额定工作电压高, 额定工作电流小的特点, 按电晕条件确定铝管外径, 采用了外径为300mm 的悬吊式铝镁硅合金管母线, 按机械刚度和强度条件、载流量等进行校验合格。此种大直径悬吊式管母线在国内电力系统的应用尚属首次。
在黄河大跨越高桩承台侧模板支模设计中, 结合质量创优、工艺创新的要求, 对侧模板形式、结构进行了综合比选, 确定采用钢模板, 并对模板的结构及变形进行了验算, 通过工程实践, 验证了钢模板的选用是可行的。
输电钢管塔的微风振动, 是其部分圆截面构件在较低风速时发生的由卡门涡街引起的横风向运动。文章根据振动理论给出微风振动钢管构件的起振临界风速Vcr 和共振力的简明计算方法, 分析了共振产生的弯曲和疲劳应力对易发生微风振动的杆塔斜材和辅材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共振弯曲应力一般不会造成构件弯曲破坏, 但高频振动可能导致结构疲劳破坏, 尤其是杆端约束接近于固接的构件。
采用EGM进行500 kV 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计算。在计算中, 引入了随杆塔高度h 变化的击距系数β, 以暴露弧为0 时对应的雷电流作为雷电的最大绕击电流,并分析了地面倾角、杆塔结构等因素对各导线绕击跳闸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地面倾角增大, 绕击跳闸率先增大后减小; 绕击跳闸率随避雷线横担增长而减小; 各导线绕击跳闸率与杆塔结构的关系复杂, 应分别计算分析, 而不宜仅仅求得总绕击跳闸率, 这样可以对绕击跳闸率较高的导线加强绝缘, 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
在高压直流系统中, 对电力载波和无线电通讯的干扰主要是换流器阀在触发期间阀电压的突变造成的干扰噪音, 产生的干扰通过2 种方式传播: 一是通过换流变压器传至开关场和输电线路; 二是偶极辐射。在三沪直流工程中, 根据换流站干扰水平计算结果采取的抑制措施为: 直流极线PLC/RI 滤波器采用1 组双调谐滤波器, 主要负责无线电的滤波; 直流中性母线采取1 台2 mH 串联电抗器和1 台7 nF 并联电容器, 取消了调谐装置; 交流侧按传统设计配置, 负责无线电和载波通讯的干扰滤波。此配置既满足了指标要求, 又节省了设备。
掏挖式基础是近年来在我国输电线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型式, 具有充分利用原状土的承载力、减少开挖量等优点。为进一步研究掏挖基础的工作机理以及抗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掏挖基础进行了原位真型基础载荷试验, 原位测试各种试验工况下基础的变形性状和承载能力。根据试验结果着重对抗拔计算及地基基础间的作用特性进行了分析, 为掏挖基础在浙江地区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和设计提供依据。
导线经济截面传统上根据导线经济电流密度进行选取, 是电网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而现行的国家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表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需求。通过建立导体总成本的数学模型, 进行论证, 分析计算得到了新的合乎目前实际的经济电流密度值, 据此进行选取导线经济截面, 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对500 kV 变电构架中刚、柔性法兰在拉弯荷载作用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特点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 将螺栓最大拉力的有限元结果与《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 结果进行对比, 发现大偏心受拉时规范采用的旋转轴位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建议柔性法兰螺栓受力修正系数m 值取为0.75; 实际工程中在设计刚、柔性法兰时, 至少应留25%的安全裕度。从有限元计算的螺栓最大拉力、法兰的应力云图和局部变形图同样看出, 有限元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和试验研究结果及规范比较吻合。
对ASTMA572 GR.65 钢的性能、合金强化原理、焊材匹配以及焊接性进行了研究和工艺分析, 为解决特高强度钢焊接裂纹、变形、热镀锌后的性能变化等技术难题, 积累了经验。
远程无线实时动态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 考虑远端部分供电及空间跨度等问题, 一般有4 种实施方案。方案1: 近、远端所有设备就地取用220 V 交流供电, 信号传输敷设视频数据线, 将信号传输至监控中心; 此方案适合远端有220 V 交流电源接入、传输距离500 m 左右的工程。方案2: 近、远端所有设备采用220V 交流供电, 传输部分利用无线微波传输; 此方案适合近、远端有220 V 交流接入、传输距离约2 km 的工程。方案3: 近端用220 V 交流电源, 远端用12 V 太阳能供电, 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以太网; 此方案适合监控点无220V 交流电源的工程。方案4: 监控点采用太阳能加蓄电池直流电源供电, 数据传输采用数字无线网络, 建立中继站主干信号传输通道; 此方案可实现30 km 以上远距离传输。
在500 kV 变电站中, 变电构架是最主要的构筑物, 使用空间结构计算分析软件来完成变电构架的静力分析, 与平面计算相比, 更符合结构实际受力性能, 计算结果更精确。常用软件有STAADCHINA 空间分析软件。变电构架属于排架结构, 可按空间杆系结构或空间桁架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结构建模时应注意整个结构必须是不变体系, 所有节点必需是稳定的节点。变电构架荷载在人工输入时, 设计人员可根据经验, 对荷载进行定性分析, 保留具有控制作用的荷载工况和荷载组合。
对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计算进行原理分析, 利用逻辑分析和全概率公式建立电气主接线可靠性模型, 进而推导出面对工程中各种复杂主接线方式的计算方法。根据最小割集法和可靠性计算原理开发的SSRE- TH 软件, 进行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评估, 分析计算比较简单, 结果可信度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华能玉环电厂4×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建在浙江省台州地区玉环县一个四周环海的小岛上, 由于淡水资源紧缺, 全厂使用的淡水全部采用海水淡化制取。海水淡化系统采用双膜法, 即超滤+反渗透工艺,设计制水能力1 440m3/h, 这是目前国内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采用膜法技术的海水淡化工程。
对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系统的特点及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启动过程中机组转直流前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 还着重说明了在整个启动过程中的控制策略, 供业内同行参考。
根据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2×600MW超临界机组的运行特性及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特别是由于缺乏超临界直流锅炉的运行经验, 难于掌握直流方式运行的动态特性, 难于从循环方式运行向直流方式转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经验, 为以后大型超临界机组的调试及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的条件。
三河发电厂二期工程是国内第1 个脱硫装置取消烟气旁路、采用“烟塔合一”新技术的电厂, 为自主开发的脱硫核心技术。在分析了脱硫装置取消烟气旁路后, 对脱硫系统设计和设备运行影响的各种因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在机组启停、事故工况时, 锅炉烟气仍将进入吸收塔脱硫处理, 并经冷却塔排入大气, 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同时也杜绝了机组运行中擅自停运脱硫装置的可能, 为环保实时监控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 水换热器的选型, 详细论述了管壳式与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性能。根据海门电厂的实际厂址条件, 从7 个方面对上述2 种换热器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华能玉环电厂是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介绍了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为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工程造价控制提供参考。
生物质直燃发电在我国刚刚起步, 面临着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 这对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需要国家在电价、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文章运用算例测算了生物质直燃发电上网电价的构成, 并通过敏感性因素分析了发电利用小时数、燃料成本和总投资变化对上网电价的影响, 提出了有效降低上网电价应当采取的相关措施。
P3(P3E/C)是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软件, 但在国内电建项目上的应用效果总体上不尽人意。文章通过近几年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在参建项目中应用P3 软件实际效果的观察, 对在国内电建项目应用P3 等项目管理软件的现状进行了剖析与思考, 并对P3 的应用保证、实施阶段与步骤、未来电建项目应用P3 软件的前景提出了思路和措施。
某4×325MW燃油燃气发电厂发生了一起因应力集中导致多台电动机转轴断裂事故, 根据断口宏观分析可以看出, 转轴出现了应力集中部位。采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应力集中部位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该部位应力接近肋板材料疲劳极限, 裂纹在转轴肋板台阶处萌生并逐渐扩展, 最终导致转轴断裂。通过将应力集中部位的直角改为R15 的圆角过渡和取消挡风筒等措施, 消除了应力集中效应。
在分析输灰系统中进料阀、料位计的磨损失效机理的基础上, 在进料阀、料位计表面, 利用电爆炸高速喷涂技术制备了耐磨蚀的NiCr+WC 涂层。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厚度和显微硬度等进行实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 制备的NiCr+WC 涂层显微硬度平均高达HV1 100; 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10 μm 左右的重熔带, 证明基体与涂层间为冶金结合。磨粒磨损试验数据显示: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 涂层的磨损失重量是基体的1/3, 涂层可有效地起到保护基体的作用, 适合于工程应用。
根据IEEE16 机系统进行暂态稳定仿真, 首先对经典k- means 算法和模糊聚类FCM算法比较分析, 确定聚类个数并选择效果较好的FCM算法进行聚类, 找出候选离散断点, 再结合信息熵理论确定最终离散断点, 然后将连续数据离散化到各个离散区间中, 映射为连续的数字标识, 找出暂态稳定特征属性之间以及特征属性与暂态稳定属性类别之间的关联关系, 最后对挖掘出的规则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对电力系统进行暂态稳定评估。
韩国电力公司于2002 年投产亚洲第1 条765 kV 超高压双回路输电线路, 该线路一直安全运行至今。文章介绍了该线路的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 包括导线、地线、绝缘、防振间隔棒和铁塔等。
"中国火电建设发展史"原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史"的一部分,该书由10多位资深专家分工撰编多年,但迄今未能付梓出版。现将其中"火电建设"部分单独刊出,本刊以连载方式发表,以飨读者。写史要求实事求是,秉笔直抒,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发展规律,以史为鉴,鉴往知来。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工业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21世纪的电力发展中,火电建设仍将处于主导地位,愿全国火电建设者,不懈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