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2-01
  

  • 全选
    |
    专家论坛
  • 赵长遂; 梁财; 陈晓平
    电力建设. 2009, 30(2):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压浓相煤粉气力输送是干煤粉气流床气化炉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从输送物料特性、输送相图、阻力特性及流动稳定性等方面评述了浓相粉体气力输送在近些年取得的研究进展,结合东南大学近年来在高压浓相煤粉气力输送领域获得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探讨了浓相气力输送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对今后浓相气力输送研究应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 理论研究
  • 鲁先龙1; 程永锋1; 乾增珍2
    电力建设. 2009, 30(2):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斜坡地形原状土基础抗拔稳定计算是输电线路工程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根据杆塔基础所处的位置不同,山区斜坡地形输电线路基础分为斜坡基础和临坡基础2类。基于平地条件原状土基础抗拔承载力理论,推导出斜坡基础有效抗拔深度及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临坡基础抗拔土体破坏模式及其判定准则。研究成果为输电线路斜坡地形原状土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 杨素宝; 刘正东; 程世长; 谭红琳
    电力建设. 2009, 30(2):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力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而高端耐热钢是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建立我国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性能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利用Visual Basic6.0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性能数据库,并对其基本功能进行了简介。
     
  • 特高压专栏
  • 秦庆芝; 曹玉杰; 毛彤宇; 龚群
    电力建设. 2009, 30(2):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交流输电线路是我国第1条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优化后的线路路径不可避免地经过煤矿采动影响区,基于对采动影响区铁塔基础设计相关技术及地基稳定性评价和逐基塔位地基变形量化分析及计算比较专题研究,本着安全可靠、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的目标,确定了煤矿采动影响区铁塔基础设计的原则、合理可行的基础型式和设计方案,为确保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基础。
     
  • 李显鑫; 卢玉
    电力建设. 2009, 30(2):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介绍了在淮南—上海1000kV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工程中,使用单柱组合耐张塔实现换位的方法,并将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与传统双回路"丰"字型耐张换位塔进行比较。指出使用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时,在调整主副塔的相互配合关系以及进行跳线、跳线串和跳线金具等部分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 李苇; 卢铭
    电力建设. 2009, 30(2):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荆门1000kV变电站一次接线特点,站用电系统采用2级降压方式,通过110/10kV、10/0.4kV2级变压器串联,中间经电缆引接且不设任何开断设备。对站用变回路电流互感器参数选择、站用变保护范围及其配置、备用电源投入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一期1号主变、0号备用变配设纵联差动保护、高压侧电流速断保护以及后备过流保护和低压侧零序电流保护、非电量保护,0号变110kV侧还装设了零序电流保护。由于2级串联变压器之间不设开断设备,电量保护动作时不区分故障元件。
     
  • 电网技术
  • 吴静; 杨靖波; 邢海军; 李茂华
    电力建设. 2009, 30(2):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国内外已建成的各种同塔双回及单回紧凑型塔型资料,提出750kV同塔双回及单回紧凑型杆塔方案。针对该方案,分别从高强角钢及钢管构件两大方面进行了结构计算及经济性分析,并建议:750kV同塔双回紧凑型杆塔采用高强钢,单回紧凑型杆塔是否采用高强钢则需依据综合经济性而定;750kV同塔双回紧凑型杆塔主材采用Q345钢管构件,但单回紧凑型杆塔不建议采用;上述2种杆塔采用Q420钢管构件的经济性更为显著,但还需深入开展构件及节点构造等方面的试验研究。
  • 鲁景星; 王钢; 李健; 万志方
    电力建设. 2009, 30(2):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跨越输电线路的增容改造,需要在不增加跨越直线塔荷载的情况下,提高导线的允许温升和载流量,并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特强钢芯高强耐热铝合金导线是较为理想的选择。±500kV葛沪直流吉阳大跨越的增容改造工程中,从导线材料、载流量、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经济性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最终选择2×KTACSR/EST-630/360导线作为推荐方案。
     
  • 马勇杰
    电力建设. 2009, 30(2):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换流站阀厅主要有3种结构形式:混合结构、钢排架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情况下指出混合结构方案较好,并对其模型进行动力分析。通过简化换流阀计算模型以及假定计算条件,采用结构分析软件分别对换流阀和阀厅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出阀厅自振周期与换流阀相差较大,在水平方向不会引起共振。采用振型分解反映谱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换流阀对阀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换流阀动力放大系数较大,直接导致屋架承担较大的竖向荷载。
     
  • 白雪松1; 缪谦1; 王立军2; 吕颖2
    电力建设. 2009, 30(2):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货运施工索道在我国输电线路工程物料和塔材运输中是比较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工作索中承载索设计计算的精度直接影响索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在充分研究悬链线与抛物线等相关悬索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单跨单荷重、单跨多荷重、多跨无荷重以及多跨多荷重4种工况算法。应用数值计算分析软件Mathematica以及C#.NET技术开发了货运施工索道工作索计算软件,实现了参数化设计,提高了设计精度与效率。
     
  • 郑江; 林苗
    电力建设. 2009, 30(2):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间距离过宽,按现行的双(等高)避雷线对中相导线保护范围有可能不够。因此,提出了确定特高压输电线路双(等高)避雷线对中相导线保护范围的新方法。新方法以特高压导线为圆心,导线的最小对地空气间隙距离为半径所构成的圆为特高压导线的等效绝缘截面,设计该等效绝缘截面受双(等高)避雷线保护,从而考虑了导线电压等的影响,使双(等高)避雷线对中相导线的保护范围设计更加合理。建议多雷地区的特高压线路采用架设3条避雷线的防雷方式。
     
  • 电源技术
  • 何畅; 张建江
    电力建设. 2009, 30(2):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浙江萧山天然气发电工程的余热锅炉为三压再热自然循环卧式炉,每台机组配置2台100%容量给水泵,高中压给水系统共用1台电动给水泵,这在同类机组中属首次。该方式简化了工艺过程,降低了设备投资及运行能耗,但给水系统耦合程度高,高、中、低压系统间互为影响,自动控制难度较大。文章基于启动调试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
     
  • 刘慧军; 袁军; 申松林
    电力建设. 2009, 30(2):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电动给水泵、引风机2个电动机最大的辅机选型的分析,确定控制单台电动机容量小于8800kW的途径;利用老厂资源或优化设计的方式,控制厂用电总联结负荷小于116MW。基于上述2个条件,1000MW级机组采用4段6kV-40kA高压厂用电系统是可行的,为1000MW机组节约初投资、节能减耗提供参考。
     
  • 黄卫东1; 刘家国2
    电力建设. 2009, 30(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湖北利川土桥220kV变电站站址区域存在大量硅酸盐石层,按以往施工工艺难以满足接地要求。经研究分析,采用非开挖技术的新型处理办法,在变电站内打斜井埋设电解离子接地极,将其接地电阻由0.95Ω降至0.228Ω,有效地降低了该站的接地电阻值。这种接地电阻埋设方式不仅有效降低了接地电阻,还缩短了工期,并且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
     
  • 曾建柱
    电力建设. 2009, 30(2):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津北疆发电厂海水冷却塔淋水面积为12000m2,是国内面积最大的逆流式自然通风海水冷却塔之一。该海水冷却塔采用S型波改性PVC淋水填料、XPH蜗壳旋流型喷溅装置、BO160-45型PVC收水器,配水型式为虹吸式竖井、管式配水。模拟试验表明,海水冷却塔设计合理、符合规范。
     
  • 王卫军1; 李玉强2; 任彩霞3
    电力建设. 2009, 30(2):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洛阳首阳山电厂全厂水量平衡和盐量平衡的分析,提出了该厂进行废水零排放改造的2种设计方案:一是反渗透旁流处理结合补充水加酸处理;二是反渗透旁流处理结合补充水石灰处理。利用反渗透技术对循环水排污水进行回收,合理利用全厂各种废水,实现废水零排放。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推荐了第2种方案。
     
  • 高玮; 叶勇健
    电力建设. 2009, 30(2):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确定电厂设计煤种的特性参数是电厂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证,既能满足将来电厂运行煤种的变化,又能减少锅炉及其辅助系统在设计时不必要的过大裕量。通过对各个煤样的参数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到设计煤种各指标值及其置信区间,并计算出实际燃烧煤种各指标落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
     
  • 俞兴超
    电力建设. 2009, 30(2):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锅炉给水泵配置的优化对整体提高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外高桥第三发电厂采用100%锅炉给水泵组,自带凝汽器,取消了电动给水泵。该工程给水泵汽轮机采用特殊的配汽机构、特殊的转子焊接技术、系统汽源配置,确保机组在暂态发生时,驱动汽源的安全顺利切换,同时汽源的设置兼顾机组长期运行的经济性。
     
  • 王晶晶1; 胡炜2; 王露2; 王清1
    电力建设. 2009, 30(2):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结合北京郑常庄燃气热电工程实例,简要介绍静止变频系统调试方法与过程,并对静止变频系统调试遇到疑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周斌1; 李志成2
    电力建设. 2009, 30(2):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直接空冷机组在热态冲洗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覆盖过滤器的特点,分析了该种过滤器在投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冲洗方案及冲洗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对新建机组覆盖过滤器精处理系统的投运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 张青年
    电力建设. 2009, 30(2):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汽轮机本体的安装者来说,如何保证机组最终的效率,是安装1台汽轮机从开始到结束均高度关注的问题。虽然影响汽轮机效率的因素很多,从设计、制造厂的加工水平、施工单位的安装水平到电厂运行水平等,但根据现场安装汽轮机的经验,在汽缸的定位方式、设备及零部件的检查、通流部分间隙的调整、进汽短管处胀圈安装检查、安装与汽缸相连的大口径管道等几方面把好关可以为增加汽轮机的效率做出贡献。
     
  • 工程管理
  • 吴炳修
    电力建设. 2009, 30(2):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介绍了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及在安全管理上的权威,以及把这种理念运用到电力建设管理中,在"以人为本,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创造预见的本领"、"事故及受伤原因"、"评估安全文化"等方面所进行的工作改进,经过1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安全管理业绩。
     
  • 设备与材料
  • 牛海军; 朱宽军; 孙娜; 王立涛
    电力建设. 2009, 30(2):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UG和ADAMS软件进行1000kV间隔棒新型回转线夹的虚拟设计和仿真研究。该回转线夹由线夹夹头和固定滑轨组成,以回转线夹夹头的夹持中心为轴自由转动,转动角度120°。该机构具有结构紧凑、转动灵活、夹头的销轴能自锁等优点。通过试验验证了新型回转线夹回转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完全达到了1000kV示范工程用可回转间隔棒的应用要求。间隔棒用新型回转线夹可以使导线自动扭转无法形成偏心覆冰来抑制输电线路舞动。
     
  • 俞立凡; 董艳芳
    电力建设. 2009, 30(2):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主要介绍了S109FA机组低压蒸汽控制阀ACV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及其在启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ACV自行关闭、开启受限、卡涩等异常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 技术交流
  • 李国华
    电力建设. 2009, 30(2): 9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蕾; 沈雷; 徐善军
    电力建设. 2009, 30(2): 9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国均; 张学锋; 庞云泉; 俞海华
    电力建设. 2009, 30(2): 9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君章
    电力建设. 2009, 30(2): 98-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克正
    电力建设. 2009, 30(2):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于滨; 苗淑红
    电力建设. 2009, 30(2): 101-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康文和
    电力建设. 2009, 30(2): 102-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