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3-01
  

  • 全选
    |
    理论研究
  • 符杨1; 孟令合2; 罗萍萍1; 曹家麟1
    电力建设. 2009, 30(3):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标准粒子群算法粒子维数要求过高和收敛困难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捕食搜索策略的粒子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输电网络扩展规划。捕食搜索在较差的区域进行全局搜索以找到较好的区域,然后在较好的区域进行集中地局域搜索以使解得到迅速改善。通过限制的调节,控制粒子群搜索空间的增大和减小,从而平衡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局域搜索大大降低了粒子数的要求,全局搜索有效地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算例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韩琴1; 刘德有1; 杨志2; 焦诗元1
    电力建设. 2009, 30(3):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建立了排烟冷却塔的一维热力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烟气的排入对冷却塔内的气流速度、通风量、气流阻力、空气干球温度以及冷却塔的冷却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并与普通冷却塔的热力计算进行了比较分析。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烟气的排入将使冷却塔出口的混合气体温度增高、冷却塔的抽力和通风量增大,有利于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当烟气的相关参数置为0时,该模型与普通冷却塔模型的计算结果一致,表明此模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 韦肖燕; 周羽生; 彭琢
    电力建设. 2009, 30(3):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多电源供电情况下T型馈线故障判断出现盲区的问题,采用拓扑识别将配电网结构的双亲节点矩阵分离为常规馈线双亲节点矩阵和T型馈线双亲节点矩阵,分别判断常规馈线上的故障和T型馈线上的故障。此方法无需进行复杂的矩阵计算和规格化处理,可以直观地定位T型馈线区域的故障。通过实际配电网多点电源多点故障下的算例计算验证了此算法的正确性。
     
  • 电网技术
  • 俞敦耀
    电力建设. 2009, 30(3):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首个建设±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国家。特高压换流站的噪声问题比高压换流站更为严重,基于以往高压直流工程的噪声治理经验,对特高压换流站各区域的噪声控制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噪声控制措施:换流变压器采用可移动的全封闭隔声罩;交、直流滤波电容器采用双塔布置;直流滤波电抗器采用低噪声电抗器和在直流场周围围墙上设置轻型隔声吸声屏障;交流滤波电抗器采用低噪声电抗器和在交流滤波器周围围墙上设置轻型隔声吸声屏障。
     
  • 王志明
    电力建设. 2009, 30(3):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500kV江阴长江大跨越线路导、地线采用了阻尼线加防振锤的联合防振方案,导线还充分利用阻尼式间隔棒来消振,OPGW地线设计时采用双花边阻尼线防振方案。后发现OPGW高频端固定阻尼线的线夹盖板脱落并磨损护线条,后来补充的减震措施(在直线档高频段加装了一截阻尼线)效果也不理想。针对此缺陷情况采取的措施包括:及时消缺及加强巡视检测;采取固定阻尼线线夹螺栓防松措施;单根较长阻尼线防振效果比采用双根较短阻尼线要好,可以参考地线对OPGW地线的防振方案进行技改;安装现场测振系统,建立大跨越测振档案,调整振动系统,保证大跨越防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龚有军; 曾嵘; 杨方圆
    电力建设. 2009, 30(3):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750kV输电工程规模大、投资高,且在我国西电东送战略北通道中有重要地位,因此选择合适的输电方式将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从电磁环境、线路走廊和经济性能3个方面对750kV单回常规型、单回紧凑型、同塔双回常规型、"T"型塔双回紧凑型和同塔同窗同相序紧凑型输电方案进行了综合技术经济的初步比较,所得结论对我国750kV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张天光1; 孙东海2; 敖清诚1; 李本良1; 赵江涛1
    电力建设. 2009, 30(3):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电网500kV姚邵线2008年元月发生舞动倒塔事故。通过分析认为,恶劣天气引发的长时间导线持续舞动是导致事故的原因,由于导线长时间持续舞动,而塔身防盗螺母不能防松,导致螺栓松动脱落,进而导致铁塔辅助材脱落,铁塔结构体系变化最终引发事故。针对此情况,在姚邵线加装双摆稳定器和整个塔身横担以下防盗螺栓加装螺栓防松帽,以提高塔身的抗舞能力。
     
  • 王勇
    电力建设. 2009, 30(3):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苏电网在对老线路进行增容改造中,首次采用新型GTACSR288间隙型耐热倍容量导线。与普通导线相比,倍容量导线架线施工工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导线紧线施工段控制在5~8档之内或者紧线档距不超过2000m,当实际情况超过这2个数据之一时,就必须在当中直线塔上设置"假耐张装置";导线紧线主要分为初次导线紧线和最终钢芯紧线2步,分别对应70%张力和100%张力2次不同的紧线张力;导线钢芯紧好后,需要静止悬挂于塔上12h后方可进行压接挂线操作。
     
  • 田浩1,2; 吴芳芳2; 王吉庆3
    电力建设. 2009, 30(3):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化学方法测量镀锌钢和碳钢电极在不同的电位下电化学阻抗谱,可以确定其阴极保护参数和最佳保护电位。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证明了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的方法来研究阴极保护的最佳保护电位,简单可行,对防止接地网的腐蚀、延长接地网的服务寿命、保证接地装置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采用远程控制,有效地降低了后期的运行维护费用。
     
  • 景钦刚
    电力建设. 2009, 30(3):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MU)等多种尖端技术于一身,是一项先进的三维航空遥感技术。该系统主要包括空中测量平台、激光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导系统(INS)、小幅面数码相机(DSS)等其他附件及一系列数据处理软件。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将给输电线路设计平台带来一场变革,使输电线路真正走向三维设计,从而使超高压、特高压工程的整个勘测设计流程发生根本性变化。
     
  • 黄成云; 丁宗保; 冯海青
    电力建设. 2009, 30(3):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500kV双回华电芜湖电厂送出工程输电线路全长约105km,其中当涂县黄池镇规划区境内共18基采用钢管塔,沿线均位于河网地带的农田中,单节长且重,运输和施工十分困难。实践证明,运输道路较差、吊车无法进入塔位的两柱式钢管塔采用□800落地抱杆分解组立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经济的施工方法。
     
  • 王晓京1; 甘羽2
    电力建设. 2009, 30(3):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7月22日浙江宁波地区500kV河姆变电站发生了站用电低压电缆着火事故,由于事故发生在"奥运保电"期间,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视,因各方及时应对处理得当,事故损失限制在了最小范围内。文章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提出变电站低压配电设计应注意的细节,总结了设计、运行、施工、建设管理工作中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 排烟冷却塔专栏
  • 郭维胜
    电力建设. 2009, 30(3):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满足德国Niederaussem电厂K号机组(1×1000MW)循环冷却水的要求,德国的工程师们建造了目前世界第1的超大型冷却塔。塔的高度200m,底部直径约152m。在工程前期和实施阶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优化总体尺寸,大量风洞试验,有限元分析和非线性分析,并且采取了多项工程措施,例如:上环梁施加预应力,研制特种混凝土,为了在线监测冷却塔在长期运行中的状况周密制定了监测纲要。有的技术创新值得国内同行参考和借鉴。
     
  • 王宝福1; 黄克服2
    电力建设. 2009, 30(3):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简要介绍了排烟冷却塔技术发展的背景资料,重点分析论述了排烟冷却塔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有限元模型建立的理论方案。以某电厂拟建的2×300MW机组排烟冷却塔为例,通过在通风筒上开大孔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通风筒壁上开有较大孔洞时对结构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由于孔洞周围的应力变化较大应对孔洞进行加固处理。
     
  • 刘志刚; 王宝福; 王欣刚
    电力建设. 2009, 30(3):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冷却塔排烟技术在国内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文章从烟塔热力性能计算、烟气排放效果、塔体结构计算、进塔烟道设计、特殊防腐体系研究等方面总结了烟塔合一技术的关键点及目前国内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三河电厂二期、大唐锦州热电厂等多项国内烟塔工程介绍了国内烟塔合一技术应用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工程经验就烟塔工程的管理模式、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 电源技术
  • 王志坚; 胡振岭
    电力建设. 2009, 30(3):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VGB导则:真空状态下空冷凝汽器的验收试验测量和运行监控》是火电厂空冷凝汽器验收试验标准。该标准采用参数置换的方法,将空冷凝汽器验收过程空气出口参数用其他参数替换,使空气出口温度与流量不易检测的困难得以解决。文章对参数置换的过程进行了推演解析,并对主要替换以及假设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 俞立凡; 金建荣
    电力建设. 2009, 30(3):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电半山燃机为我国首次引进的9FA重型燃气轮机。文章介绍了GE公司S109FA机组的燃烧监测原理,分析了S109FA燃机排气温度场扭转规律,并针对S109FA机组燃烧监测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为类似机组的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了参考。
     
  • 李欣
    电力建设. 2009, 30(3):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介绍了燃机单循环电厂循环冷却水温对机组出力的影响,结合尼日利亚某燃机工程实例,对机械通风冷却塔、闭式冷却塔、海勒型辅助冷却器3种循环冷却水系统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并说明了各系统的适用环境条件。
     
  • 胡伟锋; 谢静梅
    电力建设. 2009, 30(3):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浙江北仑发电厂600MW锅炉存在NOx排放浓度过高的问题,需对燃烧器进行低氮改造。结合锅炉及现场条件的实际,文章比较分析了目前常用的3种低氮燃烧器结构及相应的改造方案,为锅炉燃烧改造提出了建议。
  • 朱晓星1; 刘武林1; 周虎2
    电力建设. 2009, 30(3):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临界机组由于蓄热能力小,不利于满足一次调频快速响应的要求,需研究新型控制策略。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锅炉跟随(BF)方式的协调控制策略,通过DEH和CCS侧一次调频功能的同时动作,将DEH侧调频信号的一部分直接叠加在汽机总阀门指令上,再利用自适应函数根据机组情况设置适当的参数,就能充分利用超临界机组有限的蓄热,使超临界机组一次调频性能最终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 陈涛; 李红平; 孙笑非
    电力建设. 2009, 30(3):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锅炉灭火是火力发电厂最常见的事故,其发生率占到了电厂事故的60%70%。由于以前使用的机、炉、电大联锁中,使用的是停炉停机联锁,锅炉灭火后汽轮机联跳,发电机主开关断开,失去与电网的连接,需重新启动后再并网运行。事故处理过程繁琐且需要的时间长,与电网的稳定需求是不相匹配的。所以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了停炉不停机的方式,使锅炉灭火后汽机不跳闸,发电机不解列,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电力生产,其恢复时间短,操作步骤较简单,但是对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高。
     
  • 顾国新
    电力建设. 2009, 30(3):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03年我国第1个采用"排汽联合装置"的大型直接空冷发电厂投产以来,该装置已在我国的直接空冷机组上得到了普遍采用。文章从4个方面阐述了"排汽联合装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该装置的发展过程,同时还介绍了该装置在电厂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 洪树蒙
    电力建设. 2009, 30(3):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燃煤锅炉等离子点火技术的成熟,国电东胜热电厂采用先进的等离子点火和稳燃技术,在国内首创基建期间取消燃油系统方案。该电厂属于坑口电厂,煤质稳定,能够满足等离子点火装置对煤质的要求。在点火和稳燃期间,等离子燃烧器具有等离子点火和稳燃功能;在正常运行期间,它又具有主燃烧器功能。冷态启动所需煤粉,通过邻炉来热风制备。取消燃油系统,可以减少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 工程管理
  • 郑恒
    电力建设. 2009, 30(3): 8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与主机组提前同步完成了168h试运行。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主要是实施过程中总承包单位采取了超前策划、精细化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其中包括对进度计划管理,动态调整脱硫工程二、三级计划,加强与相关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严、细、实"的专业管理,及时排除消极因素和正确把握关键环节等措施,最终实现华北地区第1台同步投运的环保工程。
     
  • 设备与材料
  • 刘波; 杜伟
    电力建设. 2009, 30(3):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强度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很多钢丝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在每个工程结束后对所用钢丝绳进行检查维护。但是,目前缺乏专门的设备来辅助完成该工作,而借助牵引机进行钢丝绳检查存在占用施工设备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动钢丝绳检查机,主要进行了该设备的支撑系统、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排线装置及刹车装置的设计。该设备实际应用后,效果良好。
     
  • 杨暘; 高虹亮; 孟遂民; 罗成; 马小强
    电力建设. 2009, 30(3):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机械除冰方法代替人工除冰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应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及仿生学原理设计了除冰机器人。机器人采用轮式行走装置、双手臂结构,除冰装置采用双旋转刀具组合碾压轮气动伸缩式除冰方式。采用的平衡装置提高了越障时姿态稳定性,加上设计的夹紧保险装置,确保了机器人运动时整个机构的运动平衡。该机器人能够实现对导线一般覆冰情况下的除冰和越障需求,并且可以通过更换机器人的结构模块,可以将除冰机器人转变为巡线机器人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同时通过更改结构模块实现多分裂导线的除冰功能。
     
  • 技术交流
  • 王献宇1; 杨昆2
    电力建设. 2009, 30(3): 97-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丁宗保; 朱正成
    电力建设. 2009, 30(3): 98-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景中炤; 郭峰; 陈正鸣
    电力建设. 2009, 30(3): 100-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华生; 洪钦; 高树城
    电力建设. 2009, 30(3): 10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晓梅1,2
    电力建设. 2009, 30(3): 103-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