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3-01
  

  • 全选
    |
    理论研究
  • 侯慧, 张勇传, 周建中, 尹项根, 游大海, 陈庆前, 童光毅
    电力建设. 2010, 31(3):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 谢强, 朱瑞元
    电力建设. 2010, 31(3):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支持式管型母线系统是变电站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汶川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针对220 kV 支持式管型母线系统,
    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其在地震中的破坏机理。建立了管型母线、支柱绝缘子和支架的耦联体系有限元模型,采用弹簧单元模拟母线伸缩节的作用,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汶川地震波输入下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并比较了结构关键部位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管型母线质量大、重心高,支持绝缘子变形能力差,而且多个门式支架之间的耦联作用对绝缘子动力响应有放大作用,这些是导致支持式管型母线系统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支持式管型母线是一种典型的地震易损性结构,在地震高烈度区应该考虑采用替代结构。

  • 赵飞, 周渝慧
    电力建设. 2010, 31(3):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投资组合理论,修改并完善了其中的Markowitz模型,并由此建立了电网公司的最优购电模型。将经典的禁忌搜索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其局部搜索能力,在综合考虑购电收益和购电风险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禁忌搜索算法求解了电网公司的最优购电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禁忌搜索算法的电网公司最优购电模型可以为电网公司制定一套合理的购电策略,并且在未来引入期货与期权市场后,此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同样适用。

  • 电网技术
  • 雷宇, 肖汉, 黎岚
    电力建设. 2010, 31(3):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高压可控高压电抗器是解决限制过电压和无功补偿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如果全部采用可控高抗,不但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而且运行中也没有必要。结合雅安—南京北1 000 kV 交流特高压工程无功配置的研究成果,通过对1 000 kV万县特高压站容性无功补偿容量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可控高抗配置的解决思路。

  • 刘汉生, 金李, 方晴
    电力建设. 2010, 31(3):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原状土中的掏挖基础侧向受荷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计算掏挖基础水平变形的修正公式。结果表明,由DL/T 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附录G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基底最大土抗力偏大、基础顶部水平位移偏小;采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结果则较好地吻合数值模拟结果;采用地基反力系数法计算土体抗力时,应注意其适用范围。

  • 朱韬析, 郭卫明, 何杰
    电力建设. 2010, 31(3):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比较了直流保护系统出口回路与传统交流保护出口回路的特点;然后结合实例分析了直流保护系统出口回路存在的问题,如投切压板操作易对保护出口继电器造成冲击,而且投入压板瞬间在保护出口继电器辅助接点副边侧可能感应出较高电压,从而导致误出口;最后提出了改进建议。

  • 葛秦岭, 吴庆华
    电力建设. 2010, 31(3):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峡左岸电厂8 回500 kV 送出线路均处于长江左岸崎岖的山区,路径选择极为困难。介绍了8 回500 kV 送出线路的建设概况,线路路径选择存在工程协调量大、塔位确定难度大等特点,经统筹考虑,适时采用单回或同塔双回架设线路,巧妙地避开了民居、林木和地质不良区域,减少了拆迁、砍伐,提高了线路运行可靠性,体现了三峡工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精神。

  • 刘林田, 隋菲菲
    电力建设. 2010, 31(3):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钢管结构已广泛应用于超高压、特高压变电构架中,而构架吊装中吊点及钢丝绳径的选择一般凭施工经验进行确定。以山东密州变电站500 kV 钢管构架吊装为例,通过理论计算阐述了构架吊装过程中钢梁和A字柱的吊点的最佳受力位置及钢丝绳径的选择,为构架吊装提供理论依据。

  • 徐志强, 刘阳, 赵敏乔, 朱建军
    电力建设. 2010, 31(3):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变压器油的炼制由原来的酸碱精制发展到糠醛溶剂精制,水洗过程无法完全除去糠醛溶剂,因此,新的变压器油含有一定量的糠醛,使得现行的采用油中糠醛含量判断变压器固体绝缘劣化程度的规定不适用。文章提出了采用糠醛试验判断变压器固体绝缘劣化程度的修正方法。

  • 程炯, 杨世贵, 程航
    电力建设. 2010, 31(3):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换流站GIS 设备运行情况,以江陵换流站和宜都换流站为例,深入分析了550 kV GIS 设备的典型故障:断路器合闸电阻故障、断路器均压电容故障、隔离开关操作机构故障、隔离开关绝缘拉杆故障、电流互感器局部过热、气室内含杂质导致放电、三相电流不平衡、气室渗漏,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为今后GIS设备同类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 李伟性
    电力建设. 2010, 31(3):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多起兴安直流双极闭锁故障的研究显示,兴安直流输电线路同杆架设直流极线和接地极线的线路较长,雷电绕击极线时在接地极线感应过电压,存在着双极闭锁的潜在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将兴安直流线路广东侧接地极同杆并架段所有杆塔(极址10 km范围绝缘架空地线段仍然保持绝缘)用并沟线夹完全接地,可以构建一个新的分散式大型接地系统,不仅可以解决不平衡电流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直流系统单极运行的电能损耗,同时对直流线路本身的防雷也有积极意义。接地系统形成后,鱼龙岭极址的功能被淡化,保护了鱼龙岭地区生态。在此基础上,对新建工程分散接地设置方式提出优化方案。

  • 何智强, 周卫华
    电力建设. 2010, 31(3):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改进的节点电压法,提出了一种接地网频域性能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导体阻抗的频率特性和接地网周围的土壤对导体散流性能的影响。该方法通过求解电磁场方程完成,运算实现简单,更直观地获得了地表电位的暂态响应性能。由于模型是针对接地网时域特性进行处理,更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可计算雷电、短路电流等不同形式电流下的接地网暂态响应特性曲线。此模型简单,且在工程实际中有着足够的精度。

  • 空冷技术专栏
  • 陈保华, 冯璄, 雷平和,刘军
    电力建设. 2010, 31(3):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直接空冷机组运行实践凸显出环境风对直接空冷系统性能的负面影响,其原因在于空冷系统选型时对环境气象影响的分析多停留于定性分析阶段,影响了系统的选型和机组运行的经济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将获得的定量分析数据引入系统选型程序,可以满足准确选型的要求。以某百万千瓦空冷机组为例,介绍一种全新的定量分析的空冷系统选型方法,为空冷的合理选型提供依据。

  • 段向兵, 周李鹏, 张明远,刘学
    电力建设. 2010, 31(3):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直接空冷机组夏季出力受阻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某电厂600 MW直接空冷机组运行经验和试验数据,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及运行工况进行分析。通过解决机组真空的严密性、对散热器进行加药弱酸清洗和高压水冲洗、解决环境风对空冷凝汽器的影响、安装辅助喷雾系统,从而解决了因非设计原因造成的夏季出力受阻问题,对直接空冷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 电源技术
  • 徐雪元
    电力建设. 2010, 31(3):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更大容量、更高压力和温度参数的机组,以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降低机组单位造价,获得良好的性价比是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的方向。探讨了1 200 MW超超临界参数锅炉的炉型选择、容量及参数确定,并针对其设计过程中的大容量断面的选取、高参数引起材料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 200 MW的塔式锅炉,设计和制造技术均是成熟、可靠的。

  • 宋坤林, 王斌
    电力建设. 2010, 31(3):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华能巢湖电厂2 台600 MW超临界机组合用1 台30%容量的启动电动给水泵方案进行了介绍,并针对600 MW超临界机组是否需要设置备用泵进行了探讨。与2 台机组各配1套电动备用给水泵相比,巢湖工程电动给水泵设置方案系统运行可靠,并能节约初投资约1 772 万元。

  • 董艳柱, 张平, 齐向前
    电力建设. 2010, 31(3): 66-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衍射时差法(time of flight diffraction technique,TOFD)超声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在某超超临界机组高压管道焊缝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对TOFD超声检测技术与常规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TOFD超声检测技术与常规超声检测、磁粉检测相结合的检测方案可以有效发现焊缝内缺陷,保证现场焊缝质量。用该技术代替射线检测,可明显提高现场的安装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 裴俊峰, 吴伟
    电力建设. 2010, 31(3):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火电机组脱硫设施的不断投入,其对锅炉的影响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文章进行了锅炉烟风系统和脱硫烟风系统的冷态试验,探讨了带增压风机和烟气再热器(gas-gas heater,GGH)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全部关闭旁路挡板后,增压风机动叶自动调节运行方式下的脱硫系统对锅炉炉膛负压的影响。

  • 刘璞, 谈琪英, 汤晓舒
    电力建设. 2010, 31(3):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河电厂(二期工程)是国内首座国产化“烟塔合一”、引风机和增压风机合并设置、脱硫无旁路烟道并采用玻璃钢净烟道的热电厂。在确保烟气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二期工程简化了烟道系统设计,对烟道系统设计及引风机选型进行了探索,目前二期工程已正常稳定运行2 年,达到了环保、安全的预期设计目标。文章根据上述特点,总结了该机组的烟道系统设计。

  • 罗国澍, 翟荣民, 邵晓岩
    电力建设. 2010, 31(3):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内引进了多种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组,同时国内设计院等相关单位也在参与国外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为此,有必要掌握国内外流行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基础设计标准中的动力分析方法。介绍了汽机基础结构分析用的4 种计算模型,强迫振动分析的扰力取值和阻尼系数比,以及强迫振动控制标准,最后,概述了各种标准的动力分析方法。

  • 吴志祥, 齐进, 宁志, 李树学
    电力建设. 2010, 31(3):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庆电厂一期工程2 台320 MW机组发电机氢冷器与励磁机空冷器采用开式水冷却系统,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磨损、堵塞等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3 种改造方案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将发电机氢冷器与励磁机空冷器由开式水冷却改为闭式水冷却,一方面可以提高机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利用闭式水的余热,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 葛小丰, 沈涛, 杜小庆, 刘欣良
    电力建设. 2010, 31(3): 8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邓福龄, 王颖聪
    电力建设. 2010, 31(3):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拟改变现有的湿式球磨机需设置运行维护平台的传统布置方式,降低磨机中心标高1.5~2.2 m,不设平台、方便运行维护,并达到降低厂房高度和提升机高度的目的,相应节约投资和厂用电。

  • 高默颉, 孙磊
    电力建设. 2010, 31(3):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新建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在整套试运阶段,多次启停且间隔时间较长。在机组投运前,采取了氨、联氨钝化烘干保护法,氨钝化烘干保护法,氨、联氨湿法保护法对机组进行停炉保护。对这3 种停炉保护方法进行了总结、比较,并对其在机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针对新建超超临界机组,建议在锅炉点火后停炉采用氨钝化烘干保护法,在锅炉未点火、需保养的情况下可采用氨、联氨湿法保护法。

  • 楼国才, 王立大
    电力建设. 2010, 31(3):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电厂600 MW机组在试运行过程中的定子接地保护的动作事故,根据现场的故障录波波形和数据,以及对定子接地时的电压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升压试验,发现故障是因为励磁机侧A相一根下层线棒引水管渗漏而造成的A相定子经高阻接地故障。通过对整个事故进行处理分析,并对以后的调试及故障处理提出一些经验和建议。

  • 设备与材料
  • 徐守琦, 刘凯, 易明阳
    电力建设. 2010, 31(3):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采用双牵引走板配合组合式放线滑车及张牵机完成6 分裂或8 分裂导线的展放,能够提高架线施工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介绍了双牵引走板特点、结构,分析了双牵引走板的设计方案。该走板已在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皖3A标段放线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

  • 王秋玲,何州文,张卓,徐丽,陈新
    电力建设. 2010, 31(3):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是近年来输变电工程领域出现的一种可替代传统钢芯导线的全新产品,其核心技术是碳纤维复合芯的成型工艺。对影响碳纤维复合芯成型工艺的纤维体积含量、纤维和树脂的界面性能、模具内的非稳态温度场及拉挤模具的工艺要求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