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有着良好的经济性。由于生产工艺上的要求,不允许在电厂主厂房结构内设置温度伸缩缝,使得主厂房成为超长结构。解决由于结构超长而出现过大的温度(收缩)效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基于火力发电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数据,建立弹塑性模型分析超长结构的温度效应;并建立温度(收缩)作用下的裂缝宽度分析模型,研究了内置伸缩缝对降低超长框架温度(收缩)效应的影响及其有效性。
电力系统大停电具有自组织临界特性,电力系统过载或过负荷同样具有基于自组织临界理论中的协同学原理所揭示的规律。提出了一种能够形象地说明协同学原理的沙堆模型,设计出了沙堆模型的程序流程图,编写出了沙堆模型程序,并且设定了沙堆模型算例。通过总结不同算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沙粒的分布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沙堆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协同学原理所揭示的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利用沙堆模型,研究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针对“十二五”期间福建风力发电场接入电网后对电网电压水平及电压变动、暂态稳定性、电网频率、短路电流的影响以及调峰能力需求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了“十二五”期间福建电网对风电的接纳能力规模,提出改善风电场对电网影响的措施和建议。
按绝缘子颜色对图像进行分类,对其中颜色特性突出的蓝色绝缘子图像,结合倾斜校正和投影法区域定位,获得较小范围下的绝缘子图像,进而利用饱和度分量图像和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绝缘子的分割,得到的分割结果精确,绝缘子损坏部位突出,为后续的绝缘子故障判断提供了依据。
以鞍山10 kV 配电网为背景,研究了实用的三相潮流在线计算方法。解决了节点导纳矩阵奇异、内存占用量大、给定已知条件数目少于未知条件、应用平衡节点实测线电压计算以及节点零序注入电流影响收敛的问题。鞍山配电网在线潮流计算程序长期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收敛可靠,计算速度快,适合配电网在线计算。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表明,管母线连接电气设备在地震中破坏情况严重。为了研究此类设备的地震响应,建立了管母线连接电气设备耦联体系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比较单体设备和管母线连接设备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并且探讨了管母线不同设置方式对连接系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管母线连接设备系统中,高频设备的位移响应较其独立设备时放大,低频设备的位移响应较其独立时减小;在耦联系统中,伸缩节与低频设备连接时耦联系统的动力响应小于伸缩节与高频设备连接时系统的动力响应。进行管母线连接的电气设备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动力特性和伸缩节的设置方式。
猫头塔是1 000 kV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广泛采用的铁塔型式。施工中发现部分猫头塔的主材弯曲度超标,通过现场试验查明,猫头塔主材弯曲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塔身多节间再分式结构对误差变形比较敏感。文章提出了对猫头塔采取修改塔身部分辅材布材形式的处理方案。经处理后,猫头塔主材弯曲均控制在1/800 优良级范围内,变形基本无回弹,总体效果较好。
在500 kV输电线路检修工具的基础上,结合1 000 kV特高压线路结构特点,研发了成套系列的特高压线路检修更换绝缘子专用卡具。专用绝缘子卡具能够满足特高压线路快速、高效的检修要求,并已经应用于我国首条1 000 kV线路的检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电网规划建设将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范畴,城市电网发展与经济发展能否协调统一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城市政府部门和电网经营企业必须协调好电网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评价城市电网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促进其协调统一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天津城市的经济发展及电网发展历程;其次,基于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研究了天津城市经济及电网发展的关系,由此建立了经济及电网发展协调度模型;最后对天津城市电网和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算例分析,结论表明天津城市电网与其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逐步优化的。
沙漠风积沙地基工程性质及其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抗拔设计是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通过对我国不同沙漠风积沙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及其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了我国沙漠地区风积沙地基的颗粒级配组成及其分类,给出了其含水性、容重、孔隙性、相对密度、内摩擦角等典型物理力学特性参数的平均值。基于我国沙漠风积沙地基的工程特性,介绍了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抗拔稳定性“土重法”设计方法及其正确性。研究并分析了宁夏毛乌素沙漠4 个斜柱扩展基础上拔水平力组合荷载试验、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4 个装配式基础上拔水平力组合荷载试验、内蒙库布齐沙漠1 个直柱扩展基础和2 个混凝土拉线盘基础抗拔试验成果,得到了我国典型沙漠风积沙地基极限上拔角标准值为16.9°;在考虑地基抗拔承载力分项系数为1.65 的基础
上,得到风积沙地基上拔角设计值为10.3°。由于该上拔角设计值综合考虑了风积沙地基的区域特征、基础类型、基础几何尺寸、基础荷载工况等不同影响因素,可作为我国沙漠地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的依据。
特高压杆塔试验基地加荷塔是铁塔真型试验的主要承力系统之一,加荷塔的试验能力需要满足1 000 kV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1 000 kV特高压直流单回与±800 kV特高压直流双回等输电线路铁塔真型试验的需求。为此,加荷塔的设计参数选择至关重要。根据收集到的特高压铁塔设计资料,兼顾特高压输电线路远期的发展,确定了特高压杆塔试验基地3 基加荷塔的高度、宽度与加荷点数等参数。多基特高压杆塔真型试验的顺利完成,印证了加荷塔设计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电力通信是对电网实施监视、控制和管理的中枢神经,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手段。在讨论应急预案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电力通信系统应急预案体系要按照纵向(行政区域)与横向(通信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介绍了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核心要素、结构类型、基本内容、电力通信应急预案电子化系统结构、编制步骤及启用过程。从强化电力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角度,认为电力通信应急预案应选行动型应急预案。探讨了用排队理论仿真技术仿真电力通信应急预案,并给出了电力通信应急预案仿真的步骤。
以±800 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穗东换流站高端换流变压器现场安装调试为基础,介绍了高端换流变在现场安装调试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环节。穗东换流站800 kV高端换流变压器的现场安装施工难度高于常规换流变压器,主要体现在安装环境洁净度控制、阀侧套管出线装置及套管安装、散热器安装、真空处理和热油循环、牵引就位等方面。
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鄂4标段具有:地形复杂、交叉跨越频繁;线路采用六分裂导线,导线比载大、牵引力和张力大等特点,使得架线施工困难重重。基于工程特点,文章总结了一牵六架线施工的关键技术,可为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500 kV宝鸡换流站—德阳换流站直流线路川陕交界段地处山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牵张场选择困难,该段线路放线施工必须采取长区段放线方式。针对该段线路放线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对牵张场选择、放线方案选择与放线措施等长区段大截面导线山区放线施工技术的关键内容进行了总结,可为相关线路放线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刚性拉撑杆由于其良好的减振效果和经济性在管道振动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以某电厂管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刚性拉撑杆动载荷测量及管道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刚性拉撑杆动载荷较小,在静态载荷与动态载荷作用下管道及拉撑杆是安全的,可满足长期安全运行要求;其他类型刚性减振装置也可用于振动控制。
结合苏丹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厂特点,为实现其在小岛运行模式下顺利完成燃料切换,分别从电气和工艺角度出发,提出了增大柴油机容量、优化工艺系统2 种可行方案。经分析及综合比较,最终采用了对燃料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案,为业主节省了投资。
介绍了华能海门电厂1 号1 036 MW机组的设备特点以及首次电气整套启动试验的过程,并阐述了启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相应的分析处理;针对厂用电切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造设想,以期为今后大型机组的启动调试提供借鉴。
针对巩义电厂6 号机组空气预热器控制柜双路电源切换试验过程中空气预热器跳闸的现象,从硬接线回路和分散控制系统软逻辑特点2 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在未更改柜内电气硬回路的情况下,通过完善远方控制组态软逻辑,给出了合理的控制方案,解决了这一故障。
白音华金山发电有限公司新建工程地处高寒地区,其锅炉水压试验受当地气温影响很大。在前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针对锅炉水压试验前后的工作难点,采用了加强温度监测、增加临时采暖等措施,在寒冷冬季安全、经济地完成了1 号锅炉的水压试验,较好地把施工工期与机组整体试运投产计划进行了融合。
分别采用电阻加热及感应加热方式对P92 钢进行焊后热处理,分析了这2 种加热方式对P92 钢近表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应加热趋肤效应不会对趋肤层内母材产生明显影响;无论采用电阻加热还是感应加热,母材近表面碳化物的体积均明显大于母材中部碳化物,导致近表层母材金属抗拉强度降低,在满足热处理后焊缝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热处理温度。
对大型水内冷发电机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试技术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大型水内冷发电机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试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影响测试准确性的因素以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对发电机泄漏电流异常的常见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供分析判断时参考。
热工控制系统故障具有“以点带面”的强辐射性,其任一环节的故障都有可能导致机组跳闸或设备损坏,引发较大经济损失。对发电机组机械测量装置、热工仪表管等热工系统安装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应对措施,供后续工程借鉴。
将耐候钢冷弯成角钢加工制造输电铁塔,可以大幅减少传统的热镀锌防腐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厦门220 kV 梧侣—内官输电线路工程为依托,在国内首次开展耐候冷弯角钢输电铁塔的试点应用工作。根据设计及气候条件,研究、选用Q450 NQR1 高强度耐候钢,设计、加工耐候冷弯角钢铁塔,并进行真型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铁塔设计满足设计要求。目前,耐候冷弯输电铁塔已在输电线路中成功建设投运,为下一步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国产机组旁路系统存在的设计问题直接影响了旁路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使运行机组不能适应突然甩负荷的需要。针对国产机组旁路系统普遍存在的旁路蒸汽调整阀布置位置不合理、旁路系统不能实现热备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优化后的旁路系统可显著改善大型机组启动及运行的安全性、灵活性。
介绍了HVM2000 智能型电站绝缘状态监测及诊断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开发及维护情况,并结合在线数据,对影响在线监测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