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外力破坏可能会引起电网大面积崩溃,研究系统全停后的恢复过程有利于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江苏电网黑启动方案中参考相关黑启动技术规定和调度规定,研究并确定了江苏电网黑启动电源点,子系统划分、黑启动初始方式、黑启动路径及负荷的恢复过程。在以上黑启动方案基础上,基于BPA潮流及暂态稳定程序对黑启动过程中的潮流进行计算,对暂态稳定性进行校验,验证了黑启动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江苏电网黑启动过程中暂态稳定性满足要求,电网可以顺利恢复供电。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调度操作原则提供参考,为调度运行人员处理事故提供依据。
传统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定义与分类主要是针对同步发电系统的动态。采用物理过程分析与特征模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简入繁的思路,逐步对笼型异步发电机、笼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组及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小干扰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笼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小干扰稳定性是由同转速相关的非振荡模式决定的,而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则是由同转子暂态电势及转子侧变频器控制器相关的振荡模式决定的。尽管主导模式不同,但电压降低是导致其特征值穿越虚轴的共同主因,因此,认为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小干扰稳定性从物理机理上讲属于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范畴。
1 000 kV特高压单回路输电塔属于风敏感结构,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风荷载常常是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之一。以某1 000 kV单回路塔为研究背景,获得了结构的自振动力特性。基于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铁塔的风振系数计算公式,研究了垂直线路方向和顺线路方向的振型模态,同时分析了结构各层的风振系数分布特点,并与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得出特高压单回路输电塔风振系数计算的经验公式。通过研究,揭示了1 000 kV特高压单回路塔的风致振动特性,结果可作为特高压铁塔结构抗风设计的参考。
尽可能提高电厂效率,大力发展超超临界燃煤火电技术,是当前降低火电CO2排放最现实、最可行、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实现700 ℃ 超超临界技术的关键是开发能够在蒸汽温度700 ℃条件下长期安全运行的高温金属材料,这些材料必须要具有:(1)耐高温的持久强度;(2)耐烟气侧的高温腐蚀;(3)抗蒸汽侧氧化及氧化层剥落;(4)良好的抗热疲劳性能。为此,介绍了欧盟AD700和COMTES700等计划,以及美国和日本的700 ℃ 超超临界计划对高温材料研发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材料试验、高温材料部件挂炉试验结果和示范厂计划。与此同时,还就高温金属材料用于700 ℃超超临界机组的制约因素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为提高核电厂抵抗飞机蓄意撞击的能力,应用经典显式非线性有限元动力程序LS-DYNA,并采用HAD101/04标准中提供的撞击荷载函数模拟分析飞机撞击反应堆安全壳外壳。混凝土和钢筋分别采用Johnson_Holmquist_Concrete、Plastic_Kinematic本构模型,模拟这2种材料在飞机撞击时产生的大应变、高应变率的非线性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某反应堆安全壳完全有抵抗HAD101/04中波音707-320型飞机撞击的能力。
某电厂一台600 MW超临界机组发生抗燃油泵电流增大、油压下降事件,排查可能的原因后判断此次事件为高压调节汽门伺服阀泄漏所致。对该机组抗燃油油质、伺服阀材质进行了成份化验,并进行了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伺服阀泄漏主要为抗燃油酸值长期超标、氯离子含量偏高导致的点蚀和颗粒磨损共同作用所致。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探讨了AP1000核电厂以凝结水泵作为动力源,单列加热器逐列投入的二回路热循环冲洗方案。通过热平衡计算分析,确定冲洗前辅助蒸汽的使用量;建立系统散热量计算数学模型,假设冲洗水温维持在60 ℃时,计算出小循环、大循环热冲洗阶段的总散热量,并与单台凝结水泵热功率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热冲洗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辅助蒸汽进行加热即可使冲洗水温稍高于60 ℃达到热平衡,此时系统总散热量和单台凝结水泵热功率相抵消。通过系统散热量的计算确定除氧器水箱温度变化趋势,给出避免凝汽器超温的措施。
架空输电线路金具的腐蚀速度一般较快,且位于高空不便维护。为此,以广西、湖南地区架空输电线路金具腐蚀为例,通过宏观形貌检查、力学性能实验、X衍射物相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电化学测试和镀锌层厚度测量,分析金具的腐蚀机理和规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金具腐蚀防护对策。分析结果表明:金具腐蚀引发截面尺寸减小、抗拉强度降低、材质变脆这3种失效形式;硫是促进金具腐蚀的关键因素,拉应力和微动摩擦也加剧了金具的腐蚀。因此,在腐蚀较重的工业区,为保障电网运行安全,金具应采取加强防腐措施,镀锌厚度宜增加到192 μm以上。
电力设施的抗震能力决定地震中电网的供电安全。根据芦山地震的特点和对电力设施震害的调查,结合对GB 50260—1996及GB 50260—201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谱、特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谱和芦山地震记录加速度反应谱的对比,分析电力设施,尤其是电气设备的破坏原因,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尽快提高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确保我国电网的地震安全。
法国配电公司(ERDF)是法国配电网的主要运营商。介绍了ERDF配电网工作的管理模式以及配电网规划组织的开展情况,描述了典型配电网结构的类型及其应用场合,给出了配变、线路、开关等主要配电设备的选型原则。同时还对法国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供电可靠性监管等内容进行了说明。
风险指标能够综合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可用来预测电网的连锁故障序列。传统风险评估中的可能性指标仅考虑了线路故障率,而线路过载停运是导致电网连锁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考虑电网中的复杂不确定性,根据线路故障、线路不正常工作时引起保护动作、环境因素和人为误操作3个方面来确定每条线路的综合停运率。以线路综合停运率作为连锁故障的可能性指标,结合严重性指标进一步建立了考虑线路停运率的电网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模型。对WSCC-9节点系统和某地方电网采用该方法进行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正确、客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结合现场微型桩基础施工,就黄土地基微型桩采用的工程地质钻机、机械洛阳铲和人工洛阳铲3种成桩机械的选择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根据我国国情及输电线路工程的具体特点,建议在设计桩长和设计直径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人工洛阳铲进行成孔。对3种不同成桩机械的施工工序及工艺方法进行研究,形成适用于黄土地基输电线路微型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方法。
在哈密南—郑州±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黄河大跨越标段施工中,利用50 t吊车和T2T80型双平臂旋转抱杆对N4跨越塔进行组立,有效地解决了跨越塔因塔腿根开大,横担长且质量大而造成的组塔困难。详细研究了N4跨越塔的组立关键技术,对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长横担铁塔吊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