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01
  

  • 全选
    |
    新能源发电
  • 王琛, 孟建辉, 王毅, 施凯伦, 李春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直流配电网凭借适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等优势成为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方向,其稳定运行控制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以包含风电、光伏和储能系统的直流配电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多模式调压策略。根据电压偏离额定值程度和各端调压能力,该策略将直流配电网的电压调节分为主调压模式、后备调压模式和紧急调压模式,实现了多种工况下直流电压的分散自律控制。主调压模式和后备调压模式分别为联网换流器和储能系统按下垂特性调节直流电压,紧急调压模式则包括新能源降功率运行和负荷减载。此外,对蓄电池荷电状态达限值及直流电压偏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包含风电、光伏和蓄电池的六端环状直流配电网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调压策略的有效性。
     
  • 刘洪波,刘海涵,聂建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风电经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系统并网的系统中,保证直流电压稳定是风电并网系统中稳定能量传输的关键。由于系统两侧换流器输入和输出的有功功率不平衡,VSC-HVDC系统直流输电线会出现过电压或欠电压现象,影响风电并网系统的稳态运行。为了抑制直流电压波动,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提出一种负载电流前馈控制策略。在网侧换流器直流电压外环控制环节中,通过引入负载电流前馈控制策略,来抵消直流电压发生波动的部分,使输出直流电压在负载突变时的波动减弱。通过对直流电压外环动态性能的分析,得出电压外环控制器参数整定公式以及前馈控制传递函数。根据直流侧电容设计要求,分析电压外环控制器对直流侧电容参数选取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减小直流电压波动,实现有功功率的稳定输出。
     
  • 李龙,钱敏慧,赵大伟,王正风,刘艳章,周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光伏电站大规模集中并网运行可能会引起系统电压波动,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降低光伏电站并网对系统安全稳定的不利影响,减少输电系统网损,该文研究了光伏电站的无功/电压控制问题,首先分析了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对光伏电站并网点电压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功功率裕度分配的光伏电站静态无功/电压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某实际光伏电站并网模型,通过动态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 张倩文,王秀丽,杨廷天,李言,王尚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作为售电侧改革的重要部分,开展大用户直购电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大用户直购电对含大规模风光的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影响亟待研究。首先,以系统综合运行效益最优为目标建立了含大用户直购电的风光电力系统调度模型。其次,提出了直购电机组完成直购电电量的3种不同方式,并将其转化为直购电电力电量约束条件加入模型中,同时选取调峰能力和经济性不同的机组参与直购电,来分析不同大用户直购电模式下,直购电机组特性和直购电量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最后,采用某省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对大用户直购电模式下提高风光消纳率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 王金星,刘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电网新能源系统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决大电网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间歇性及负荷突变等引起的功率波动和电网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蓄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接入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装置。建立了含风电、光伏发电和UPFC/BESS的大电网新能源系统数学模型,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技术设计出UPFC/BESS关于抑制新能源电力功率波动的柔性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使储能装置柔性交换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消除了有功波动对节点电压的影响。基于PSCAD/EMTDC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UPFC/BESS具有较强的有功调节控制能力,能够快速抑制大电网新能源接入系统的负荷与电源功率波动。
     
  • 蒋容,张英敏,刘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面临的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附加鲁棒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双馈风电机组的转子侧无功输出向系统注入无功功率以达到提升系统阻尼的目的。首先采用TLS-ESPRIT辨识算法辨识出系统模型,然后采用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鲁棒控制理论设计附加阻尼控制器。为对所提控制方法相比于传统控制方法的优势,设计了基于极点配置的阻尼控制器。最后在PSCAD软件中搭建含风电的两区域模型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DFIG附加鲁棒控制器能有效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高澈,张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基于电力电子装置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SSO)抑制措施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火电机组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该文基于复转矩系数法的原理,推导和分析了采用并联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VSC)阻尼和阻断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并提出了一种阻尼与阻断相结合的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构建了实际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以往抑制策略相比,所提出的抑制策略的抑制效果更加有效。
     
  • 张国柱,张钧泰,李亚维,刘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火电机组将承担深度调峰任务。因此,需要开展火电机组低负荷能耗特性的研究。文章以某350  MW机组为例,建立了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和分析模型,对机组超低负荷运行的能耗特性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机组负荷的下降,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逐渐增大,在机组负荷分别为50%、40%、30%、20%时,发电标准煤耗率较100%负荷分别增加了15.90、25.81、42.32、70.43 g·(kW·h)-1。分析结果表明,机组低负荷运行时,锅炉子系统、汽轮机子系统效率均显著下降。
     
  • 智能电网
  • 林鸿基,赵昱宣,林冠强,李惠松,莫天文,叶晓君,林振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电网中少数关键节点的故障可能会引发连锁故障,从而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巨大影响。因此,识别出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并进行重点保护对预防重大停电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该文提出了基于改进节点重要度贡献矩阵的电网关键节点的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功率转移分布因子(power transfer distribution factors, PTDF)定义改进的电气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映节点间连通性的节点效率指标;接着,为了更好地体现节点的局部和全局重要性,对节点重要度贡献矩阵进行改进,并提出基于改进节点重要度贡献矩阵的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然后,为了比较不同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的优劣,提出并定义了网络可供电能力和网络效能指标;最后,基于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通过模拟对关键节点的攻击以及与其他方法的比较,验证所提出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柳萌, 吴育坚,伍人剑,范帅, 何光宇, 郏琨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用户侧管理节能是智能电网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如何在保障用户用电体验的同时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是用户侧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问题。理论分析上,基于用电效用的概念与电器参数化分析方法提出用户侧节能自趋优方法:引入效用函数作为评价用电满意度评价指标,并改进电器用电效用分级评价方法;基于自趋优思想提出用电侧节能自趋优优化思路;结合电器运行参数化思想提出电器运行节能指标的挖掘方法,包括电器运行状态自识别与用电需求挖掘;技术实现上,以时间扰动型电器为例,探讨用户侧节能自趋优方法理论的应用与电器特征参数化的技术实现方式;工程应用上,在广州某办公楼建设智能用电环境并部署节能策略,运行结果验证了该文方法在规模化工程应用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苏适, 周立栋,万筱钟,陆海, 严玉廷,王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运行和分析的基础,对机组组合、经济调度以及安全校核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地区负荷在小样本情况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在对某地区负荷数据进行分析并剔除异常数据之后,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细菌觅食算法(bacteria forag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FOA)对SVR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将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气象信息引入预测模型。考虑到负荷与时间点的耦合关系,对每日96个时间点分别进行预测。同时,根据工作日和周末2种不同属性分别建立了基于SVR的负荷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能够在小样本的情况下以较快的速度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
     
  • 刘琪琛, 雷景生, 郝珈玮,黄燕刚,李强,罗海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相关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中电力大数据的格局已经形成,如何对高维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成为当前电力工作者们关心的问题。该文针对电力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和实时性的负荷预测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基于Spark平台和并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Spark platform and parallel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 SP-RFR)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通过3次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 RDD)转换实现单机随机森林算法的并行化改进,并在Spark分布式集群环境下实现部署。结合某区域实际电力负荷数据设计试验,进行模型训练和回归预测,通过试验证明,对同等的数据集,基于Spark平台的并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预测精度高于单机负荷预测算法;并行随机森林算法受离群数据干扰较小,且随着数据集的增大,并行随机森林算法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与单机算法在运行时间上相比,随着数据集的增大,基于分布式集群的方法优势明显。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在分布式环境中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为负荷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张清松,卫志农,徐基光,孙国强,臧海祥,何天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考虑随机因素的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计算属于非线性计算,随着系统规模增大,计算难度大大增加,计算效率低,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在线计算分析要求。针对含大规模风电场的电力系统,首先利用近似简化方法对传统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最优潮流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同时利用拉丁超立方采样进行风电场景生成,基于场景削减技术获得概率测度较大的少数风电场景;然后建立一种新的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线性化最优潮流模型;最后利用简化内点法进行求解。IEEE 300节点、Polish 2 736节点系统的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线性化最优潮流精度高、计算时间短、适用性强。
     
  • 孙波,董浩,樊亚南,王璐,廖强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动汽车与家庭用电互动(vehicle to home,V2H)技术成为车电互联研究领域新的焦点。首先,对V2H模式中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调度电动汽车参与家庭供电进行了分析;其次,以最大化利用太阳能,减少家庭用电费用为目标,给出多情形下电动汽车与含分布式光伏(photovoltaic,PV)的智能家居互动的调度优化算法;最后,以上海市某小区用户为例,对比研究了晴天、多云、阴雨3种天气条件下光伏出力变化和电动汽车用户短途、中途、长途出行情况下V2H模式的经济效益。实际算例结果表明含分布式光伏的V2H模式能够提高光伏发电利用效率,减少家庭用电费用,并为电动汽车安全接入电网提供支持。
     
  • 电力经济研究
  • 孙毅, 顾玮,陆俊,崔灿,崔高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电网与具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用户逐渐实现电能与信息双向互动的背景下,构建一种“网-荷”信息与电能融合的互动分层控制模型。针对售电侧逐渐开放,越来越多具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设备用户可以作为售电侧向电网售电的情景,为高效有序地实现用户富余电量上网,提出一种用户公平售电竞价策略。用户公平售电竞价策略沿用Vickrey拍卖规则中第二价位拍卖的思想,采用真实报价以实现用户集群总收益最大。最后,对用户公平售电竞价策略与Vickrey拍卖策略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用户公平售电竞价策略提高了用户集群的总收益,进而提高电网用户参与“网-荷”互动的积极性,有效地使分散用户的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设备集中接入电网。
     
  • 曾鸣,舒彤,李源非,窦金月,于辉,陈云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业主和配网运营商将分化为2个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使得DG优化配置问题由传统的优化问题向多主体博弈问题转变。而在电价管制逐渐放开的背景下,价格和利益信号将成为引导博弈双方优化决策的主要途径。将市场环境下DG业主和配电网运营商的博弈问题整合为一个双层规划问题,将下层问题中的二阶变量线性化之后,利用强对偶原理将双层规划问题整合为一个单层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问题(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MINLP),并运用改进PSO算法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的合同电价和分布式电源选址情况。算例表明,相较于现行的标杆电价,所建模型优化得到的系统合同电价能够同时提升DG业主和配电网运营商的经济效益;同时,市场化的定价能够有效引导分布式电源的规划配置和系统的购电和运行,获得较之当前更优的决策方案和综合效益。
     
  • 范绚然,袁越,原睿萌,凌开元,姬广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有源配电网的多电源特性有利于释放线路容量、改善电压水平、延缓电网投资。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建立了一种计及电压越限投资成本的有源配电网节点电价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量化分布式电源接入引起的潮流变化对未来容量与电压越限投资的影响,对双向潮流情况下元件投资年限进行求解与修正。在此基础上,利用长期增量成本法计算节点电价,评估了现有网络的容量利用水平与电压越限程度。IEEE 33节点系统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定价方法能够反映各节点对有源网络容量与电压越限程度的贡献水平,可以指导合理的电力消费与电网规划。
     
  • 特高压输电
  • 钟建英,柴影辉,王赛豪,张友鹏,段晓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1 100 kV直流纯SF6气体绝缘穿墙套管(以下简称±1 100 kV直流穿墙套管)为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设备,也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依托昌吉至古泉±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1 100 kV直流穿墙套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套管的三维物理模型,从直流绝缘材料、电场强度、机械强度及温度场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并制造了±1 100 kV直流穿墙套管样机。该样机顺利通过了全套型式试验验证,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工程要求。通过该套管的研制,掌握了特高压直流SF6气体穿墙套管的关键技术,并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电压等级产品中。
     
  • 戚庆茹, 蒋维勇,刘建琴,常浩,周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备输电距离远、输送容量大等优势。随着大型能源基地开发的西移和北移,特高压直流输电送端孤岛问题成为今后部分地区能源基地规划设计面临的重要难题。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响应较快而火电机组响应较慢,火电机组启动初始负荷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最小启动功率难以匹配,导致直流系统与火电机组配合启动困难。该文提出了一种依托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特高压直流外送孤岛系统黑启动方法,结合常规直流输电现有设备,构建小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辅助直流系统和送端电源的孤岛启动,柔性直流系统还可为孤岛系统中的机组和直流调试提供可靠供电。通过在PSCAD/EMTDC中搭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以及火电机组模型,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