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目前,在“碳达峰、碳中和”计划与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储能系统作为与电网连接互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能源缓存器”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有效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发电侧、电网侧及需求侧不同需求,储能系统向着储电、储热及储气等多元化发展,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及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可提高新能源消纳率,满足用户能源多元化需求。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峰、调频、调压、抑制振荡等不同应用场景,开展储能系统的多目标配置和运行控制,并进一步研究考虑源-网-荷不确定性的储能系统规划方法、支持分布式新能源的储能系统配置方法以及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储能系统运行控制方法,有利于发挥储能系统作为灵活性调节资源的优势,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低碳清洁化、主体多元化、源网荷互动化、交易机制多样化等客观需求,更好地完成保证电力供应安全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两大任务。

2021年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一半以上项目都与储能直接相关,2022年是专项的开局之年,必将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成果,《电力建设》编辑部特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李相俊、湖南大学教授帅智康、沈阳工业大学副教授颜宁,主持“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储能系统规划配置与运行控制”专题,有针对性地向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征稿,对储能系统配置、集成与运行控制、安全性评估及多元化储能形式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征稿方向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征稿方向(但不局限于下列方向)

(1)新型能源结构下储能系统多应用场景的选型;

(2)适用于多应用场景的储能系统规划与运行控制;

(3)考虑多元因素随机干扰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

(4)考虑源-网-荷不确定性的储能系统规划配置;

(5)“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规划与运行管控;

(6)多元化储能系统协同规划及关键技术;

(7)储能系统状态评估与运行维护技术;

(8)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控制;

(9)基于5G网络的储能规模化协调运行控制方法;

(10)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储能系统规划及控制方法;

(11)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系统的暂/稳态运行控制方法;

(12)考虑运行安全的储能系统能量管控方法;

(13)电力市场环境下储能系统运行控制方法。

二、投稿要求

(1)要求论文语言流畅,逻辑关系明确。在不影响基本思想表述完整性的前提下,请尽量精炼语句、精简图表和公式、简化推导和证明过程,宜将篇幅控制在8000字以内。

(2)请写明题目的英译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以及作者单位的英译文,同时附5~8个中英文关键词和300~400字的中文摘要及约250个实词的英文摘要。摘要请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应是一篇独立的短文,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3)在投稿的同时,请附言说明稿件涉及的科研项目概况、有关的背景资料和成果的主要创新点。若为基金资助项目或部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请提供项目编号。

(4)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尽量与《电力建设》版面要求一致(可在电力建设官网下载论文模板)。

(5)对英文稿件的要求与对中文稿件的要求相同,请同时提供作者中文信息。

三、重要日期

(1)稿件截止日期:2022年7月30日;

为了及时刊登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您在2022年7月30日之前返回约稿稿件;

(2)稿件刊登日期:2022年11月。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李相俊,邮箱:li_xiangjun@126.com

湖南大学帅智康,邮箱:shuaizhikang-001@163.com

沈阳工业大学颜宁,邮箱:sutxny_yn@126.com

《电力建设》编辑部 张小飞 编辑,电话:010-66602712,邮箱:dljszhang2013@163.com

您的来稿可以直接发送至编辑邮箱(dljszhang2013@163.com)提交时在邮件中注明本文是“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储能系统规划配置与运行控制”专辑稿件,并和张小飞编辑电话确认投稿成功。作为专辑约稿稿件,本刊有审查绿色通道,一经录用,会尽快发送录用通知。

目前,我刊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而且对于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较高的优秀稿件,还有适当的奖励,以表示感谢!



发布日期: 2022-04-12    访问总数: 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