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仍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伴随我国“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的提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受到广泛关注。大力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不断探索节能减排技术成为必然选择。构建充分利用灵活性资源协调的“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集成能源体系,实现纵向源网荷储一体化、横向多能互补,是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伴随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冷热电三联供等大规模接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型电力系统一方面需要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类规划设施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间歇性强新能源和用电负荷占比不断增高,使得系统运行方式日益复杂多变。现有的规划与优化运行策略在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应用,多能源系统、物联网系统融合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研究新型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策略,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建设》特邀天津大学王守相教授和赵倩宇讲师作为专题特约主编,组织“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规划与运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专题,真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撰文,踊跃投稿,共同探讨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促进新时代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
一、征稿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
1)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新形态、新结构及新模型
2)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与多元能量系统协同规划与灵活调度技术
3)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规划与转供控制技术
4)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规划与优化运行技术
5)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与电力物联网融合发展的协同规划与优化运行技术
6)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的应用创新与示范工程
二、投稿要求
1)要求论文语言流畅,逻辑关系明确,撰写符合学术论文要求。在不影响基本思想表述完整性的前提下,请尽量精炼语句、精简图表和公式、简化推导和证明过程,宜将篇幅控制在8000字以内。
2)在投稿的同时,请附言说明稿件涉及的科研项目概况、有关的背景资料和成果的主要创新点。
3)来稿请用Word排版,可在《电力建设》官网下载论文模板。
4)对英文稿件的要求与对中文稿件的要求相同,并请同时提供题目、摘要等中文信息。
三、重要日期
1)征稿截止日期:2021年11月30日。
2)计划出版时间:2021年12月起。为了及时刊登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在录用后优先以专题专栏的方式陆续刊出。
四、投稿方式
1)在本刊网站(http://www.cepc.com.cn)直接提交,提交时请在作者留言处注明本文是“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电网规划与运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专题稿件。
2)若在我刊网站无法正常提交,可以与联系人沟通相关投稿事宜。
五、联系人
1)特约主编:王守相,邮箱:sxwang@tju.edu.cn
赵倩宇,邮箱:zhaoqianyu@tju.edu.cn
2)《电力建设》编辑部:魏希辉,邮箱:dljswei@163.com,电话:010-6660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