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电力金具的U 形环是按照国标(GB/T2315—2000) 规定的尺寸进行加工, 在线路施工时, 经常会发生U 形环挂耳与其连接的压接型耐张线夹钢锚在尺寸上不相配, 造成安装困难。对此问题, 可以采取减小U 形环挂耳外径和增加耐张线夹钢锚圆环长度的方法解决。为了确保U 形环挂耳的机械强度, 可以适当增加挂耳的厚度。
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远距离输电中得到广泛应用, 今后我国还将在大水电基地和大煤电基地的超远距离、大容量送出工程中继续大力发展和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此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研究、实施, 在现GB、IEC、行业标准及±500 kV 输电技术和工程经验上, 根据±800 kV直流输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针对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干式平波电抗器、穿墙套管、复合绝缘子等特高压直流输电主设备编制了企业技术规范, 对工程的设计、制造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P91 钢管焊接性分析以及国产焊接材料(KJ 系列) 熔敷金属成分和力学性能的分析, 研究了采用KJ 系列焊材对P91 钢进行焊接的焊接工艺; 在各项力学性能试验以及金相试验的基础上对焊接工艺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得出采用KJ 系列焊材焊接P91 钢, 接头的焊接质量完全能够满足各种性能要求, 研究成果为电建施工和电厂检修提供了依据。
在总结亚临界空冷机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超临界空冷电站的建设, 提出了空冷机组标准化的思路, 并对空冷汽轮机功率的定义和背压的确定提出了设想, 为新一轮空冷电站的建设提出建议。
近年来随着机组容量的提高, 对耐热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92 钢是一种新型铁素体耐热钢, 在国外已经被用于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电站。P92 钢焊接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厚壁管道的焊接技术。文章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标准DL/T868- 2004 对焊接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冲击、弯曲和硬度、金相等方面进行了焊接工艺可靠性验证。
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中, 荧屏上常会出现一些影响缺陷判别的干扰回波, 如焊角回波、“山形回波”等。针对超声波探伤中干扰回波的问题, 文章总结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 并提出了判别方法, 大大提高了超声波探伤检测精度。
近期在超高压线路中, OPGW断股、断纤、管穿孔、渗水、漏油、泄氢、爆裂、信号中断等事故频频发生, 对电力通信的安全已构成了威胁。运行情况表明,OPGW断股的核心问题是缆体结构设计问题。根据特高压线路的特点和要求, 建议我国特高压线路中的OPGW采用CCS- OPGW光缆结构。
对于合同周期较长的国际工程项目, 必然要受到物价浮动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FIDIC 合同条件中的价格调整条款也使承包商能免受物价风险的负面影响, 而调价公式的巧妙应用也为承包商创收提供了一定的潜在空间。本文结合斯里兰卡第7 期农村电网项目的经历, 介绍了在国际工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应用调价公式。
汽轮机缸体碰撞试验用来确定汽轮机转子与已装配好的汽缸零件之间存在的最小通流间隙。结合华能玉环电厂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的安装过程, 详细分析和阐述了缸体碰撞试验的操作过程及工艺, 对同类型汽轮机碰撞试验可作借鉴。
利用ANSYS 软件动力分析功能中的模态分析和谱分析功能对火电厂空冷岛钢结构平台的三维模型进行地震波作用下的抗震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空冷岛钢结构平台的地震响应较为明显, 同时, 找到了空冷岛钢结构平台抗震的薄弱环节, 并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固, 加固后再次进行抗震分析。由2 次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一些结论。
文章从施工角度介绍和探讨常用的火电厂施工起重机械; 依据施工相关的典型参数, 论述其选择原则、布置方式和安全性; 结合技术经济, 分析不同类型起重机械的适用场合; 展望火电建设大型起重机械应用、发展趋势。
根据直接空冷和机力通风冷却塔有着某些方面的共性, 故对空冷平台的朝向、山区空冷平台的布置以及空冷凝汽器的散热方式等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
陕西神木阳光电厂工程空冷岛的安装质量控制主要是保证焊缝的施工质量和风机找平对中的质量, 进度控制就是确保施工节点不变。经过多方努力, 该工程最后如期完工, 并且质量优秀。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电力系统的GIS 平台的开发应用, 是目前我国城网改造及配电自动化探讨与实现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在实现配电网自动化过程中,将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该系统采用Arc/info 平台, 自主开发应用软件系统平台, 既避免了国外软件系统在应用时的二次开发困难, 又解决了与电力生产、经营的其他数据信息共享的问题。在配电管理及配电网自动化的基础上, 又成功地实现了生产指挥与营销决策功能。
依据三沪直流蔡家冲老城接地极场地条件和土壤物理特性, 拟定电极的不同布置形状, 通过引进电流不均匀系数的概念, 论述电流不均匀系数与分析老城极址不同形状电极的电流分布、接地电阻、最大跨步电压等技术特性, 对老城接地极极环形状及布置方案做出优化论证。
通过对三沪直流输电工程蔡家冲(宜都)换流站的高频接地方式的分析, 认为: 对于敏感电子设备,采用高频接地是必要的; 在高频接地回路中, 用铜材料优于钢材料, 铜箔比铜绞线好; 接地引线以短为好。
以三峡至上海±500 kV 输电线路工程在湖北境内线路(鄂2 标段)为实例, 通过对过林区砍、跨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跨树方案所需砍伐费和植被恢复费较少, 与砍树方案相比仍有一定经济性, 线路可节省投资约1 039 万元, 同时线路在经过林区时采用跨树方案, 对森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跨树方案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性, 同时还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OA 办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开发并优化送变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送变电工程管理水平。文章介绍了改进前后的送变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然后阐明了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包括慎重选择切入点、适当迁就用户、做好标准化工作; 最后简述了送变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北重引进的法国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设计的发电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必须借助旁路启动, 对启动中旁路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并进行参数优化。经过试运的检验, 改善效果明显。对同类型机组旁路调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通过对多回直流共用接地极的前期研究, 结合向家坝—上海±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向家坝送端将陆续建成3 个换流站的实际情况, 对于建设共用接地极的方案、建设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考虑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方案、建设共用接地极的先后顺序, 提出共用接地极可以减少工程投资和接地极选址的难度, 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用2 个换流站共用一个接地极、另一个换流站建设独立接地极的“2+1”共用接地极方式, 并同时论证了今后将2 个接地极连接组成联合接地极和3 站共用接地极的可能性。
龙岩园田变电站110, 220 kV 屋外配电装置间隔宽度比设计规范规定值小1 000 mm, 减少站址占地面积约700m2。经过2 年多的运行、检修实践, 未出现异常。这说明园田变电站间隔宽度, 在采取一定措施后, 能满足运行、检修的安全要求, 可作为站址场地紧张变电站的典型设计的推荐值。
针对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1 号机蜗壳安装中出现的间隙、错牙偏大、坡口型式不符合要求及焊接中容易产生裂纹等问题, 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焊接措施和施工工艺, 如焊接设备及材料的选择、焊缝坡口型式的制定等, 使蜗壳焊缝超声波探伤一次合格率达99.9%, 着色探伤一次合格率达100%, 确保了蜗壳的焊接质量。
发电机漏氢是汽轮发电机组安装中比较普遍的质量问题。通过分析以往造成发电机漏氢的各方面原因, 在华润首阳山电厂2 号发电机施工中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168 h 运行期间经过实测, 2 号发电机漏氢量在5.5m3/d, 远小于厂家安装说明书要求的氢气耗量13~19m3/d, 最终证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文章针对直接空冷系统的凝汽器在冬季启动、停机过程以及低负荷运行阶段突出存在的防冻问题, 介绍了国电电力大同发电公司2 台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凝汽器防冻运行监视、调整以及解冻措施。
同塔双回线路电气不平衡度不仅与导线空间布置有关, 还跟相序排列方式有关。因此必须利用导线换位, 并且采用适当的相序排列方式以及换位方向来减小线路的不平衡度。对于750 kV 兰州东—平凉—乾县同塔双回送电线路工程, 推荐导线排列方式采用逆相序排列, 并且兰州东—平凉段进行一次反向全换位,平凉—乾县段进行一次反向全换位, 即可满足线路不平衡度限值的要求。
晋东南— 南阳—荆门1 000 kV 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 在工程开展前就做了精心策划和安排。在工程施设阶段应开展详细的勘测工作, 为塔基定位、基础设计及其环境整治提供资料和岩土工程分析论证。在工程现场要完成常规试验(物理试验、力学试验、剪切、压缩、液塑限等), 膨胀力、膨胀率试验, 收缩试验和自由膨胀试验等岩土试验项目。
通过年费用法比较了汽动给水泵和电动给水泵方案的经济性, 对于建设2×1 000 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 汽动给水泵方案比电动给水泵方案的年费用低4 592 万元, 热经济性更好; 厂用电比电泵方案少90 270 kW, 能增加电厂的供电量。推荐采用2×5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1×25%容量电动定速启动泵; 给水泵小汽机设置单独的湿冷凝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