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2-11-01
  

  • 全选
    |
    理论研究
  • 吕伟业,汪建平
    电力建设. 2002, 23(11):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2001~2005 年期间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电力增长和投资结构的调整;电源结构的调整;电源布局调整;电网结构调整。目的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合理的电价机制以及提高城、农网供电可靠性和解决无电地区供电,提高电力服务质量。“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是实现电力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 吕伟业,汤蕴琳,方 正
    电力建设. 2002, 23(11):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以煤电为主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对于煤电的发展,应提高到能源战略安全和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目前煤电的经济性、环保性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发展高效的、清洁的煤电技术,节约煤炭资源,减少大气污染,节约用水,是我们必需认真研究并解决的课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充分抓住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进程,可以在30 年内实现火电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的目标。

  • 吕伟业,汪建平
    电力建设. 2002, 23(11):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是必然的,是具有普遍规律的,但电力的网络性,特有的安全稳定性,又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只有二者协调统一,电力工业的体制改革才能够顺利进行。要认真分析加州电力市场营运后所发生的各种问题,引以为戒,提出各项综合措施。必须加强电力市场供、需平衡的宏观调控,这是电力市场良好运行的基础; 合理的一次网架,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也是使网络发生堵塞的可能降到最低的基本措施;强化二次系统,既是保证系统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规范电力市场的必要手段; 降低工程造价,改善经营管理,是降低电价的真实基础,市场竞争机制是促使降低电价的有力手段;联网效益电价的形成是促进“西电东送、南北互联、全国联网”的有效机制之一。

  • 吕伟业,刘开俊,邵 岚
    电力建设. 2002, 23(11):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建设北、中、南三大“西电东送”通道的决策,在对送受端能源资源、送端送电能力、受端电力市场空间、电价竞争力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电源点前期工作情况,确定南通道“西电东送”方案:2005 ,2010 ,2015 年分别向广东送电1 088 万,1 668 万,2 918 万kW。

  • 吕伟业,吴 云,曾德文
    电力建设. 2002, 23(11): 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通道“西电东送”是将西部的三峡水电、四川水电和金沙江梯级水电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地区。三峡电力供电范围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河南省和广东省八省一市。四川水电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可开发资源,可形成较好的调节性能,可建设大、中、小水电站。四川电力在外送华东、华中、福建电网的同时,也将向重庆、广东送电。金沙江电力“西电东送”是对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的电力在大区之间消纳和在各大区内分省消纳。输电系统中,在对送电方式分别按纯直流、纯交流、交直流混合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后,推荐采用纯直流±500~ ±600 kV 送电方案。至华中送电落点考虑湖北、湖南、江西3 个落点,至华东考虑上海、浙江、安徽3 个落点。

  • 吕伟业,孙寿广,吕 健
    电力建设. 2002, 23(11):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电东送”北通道包括受端“京津唐”、“河北南网”和“山东电网”,送端“山西煤电”、“蒙西煤电”、“陕北煤电”、“宁夏煤电”和黄河上游“甘宁青”水电以及相应输变电设施等。文章在研究受端电网1991~2000 年用电量、负荷及其增长率的基础上,预测了受端各电网2005 ,2010 ,2015 年用电量、负荷,分析了受端各地区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提出除维护系统稳定、保持一定比例需要新建电源外,电力缺口原则上由外送解决。送端山西、蒙西、陕北、宁夏煤炭资源丰富,规划建厂水源已解决,黄河上游“甘宁青”水电资源丰沛,现只开发29 % ,开发潜力很大。因此,开发“西电东送”北通道意义重大。

  • 张宝庭,范光甫
    电力建设. 2002, 23(11):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海拉瓦技术, 改变了送电线路路径优化作业模式, 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缩短线路长度1 %~2 % ,有效地减少了房屋拆迁和林木砍伐,保护了生态环境,为线路设计的进一步变革提供了基础。

  • 王聪生
    电力建设. 2002, 23(11): 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厂生命周期是电厂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直到最终退役、拆除的整个过程。电厂在其生命周期内各阶段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存在着前后数据的继承问题。在电厂的信息管理中,各阶段的信息普遍存在着数据截流、数据冗余和数据利用率低的现象,特别是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到运行维护之间都有大量的数据被截流,致使信息资源流失,管理系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应建立以电厂标识系统为基础的多维数据结构以适应电厂各阶段数据的建模,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解决电厂在各阶段期间存在的数据截流和数据冗余等问题。

  • 王聪生,赵林学,李锐霞
    电力建设. 2002, 23(11): 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电厂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构建信息化电厂,怎样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厂的计算机应用进行规划和实施,使整个应用系统配置合理,做到既不重复也不漏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一些电厂的信息技术应用同国外先进的电厂信息技术比较存在很大差距,除了体制上的原因之外,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思路和技术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今后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要开展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