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01
  

  • 全选
    |
    特高压专栏
  • 李三,苏巍,赵全江,戚迎
    电力建设. 2008, 29(1):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 000 kV 架空输电线路在我国为新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 属特高压输电技术。1 000 kV 晋东南—南阳—荆门试验示范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对关键技术、设计专题进行了研究, 同时参考了国外特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已有经验, 但研究结果的工程适用性仍有待试验检验。为保证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设计、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以后的安全运行, 在武汉建成了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 并且单回试验线段成功带电试运行。试验基地的线路部分分为单、双回路试验线段, 根据试验要求, 在塔型设计、杆塔结构、金具串型式等方面做了探索性的工作。

  • 彭敏文,李伟科,崔华
    电力建设. 2008, 29(1):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中的电晕笼, 是世界上最大的2 厢式、悬链形电晕笼, 长70 m, 宽22 m, 高15m。电晕笼由内外2 层金属网组成, 内层是测量网, 外层是屏蔽网, 内外2 层网之间用绝缘子保持绝缘。电晕笼沿长度方向设计成悬链形, 两端设置塔架悬挂导线, 导线从电晕笼的内层测量网中穿过。既可进行单极试验,也可进行双极试验, 试验电压能够达到±1 200 kV。

  • 林小兵,巢琼
    电力建设. 2008, 29(1):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1 000 kV 变电架构进行3 个方向风荷载受力分析时, 发现45°风对结构的内力起控制作用,所以需考虑45°方向风对结构的影响。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计算风振系数, 基本上能同时满足《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 的要求, 同时又有一定的安全余度。风荷载在总内力中占的比例较高, 所以计算时要选用迎风面较小的结构布置形式和杆件断面种类, 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尽量把节点做小。

  • 薛慧君,刘必庆
    电力建设. 2008, 29(1):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特高压1 000 kV 黄河大跨越施工中, 跨越塔N3 基础设4 个承台基础及连梁, 混凝土方量大。为满足高标准的要求, 决定采取不设施工缝、一次性浇注成形的方案。在施工中, 为避免水泥水化热、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产生有害裂缝, 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 在原材料选用与配合比设计、混凝土供应与浇筑、混凝土内部温度检测与表面养护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理论研究
  • 赵全江
    电力建设. 2008, 29(1):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济发达的走廊狭窄地区, 可考虑建设500 kV 三回同塔线路, 采用双横担、每回三角布置的改进型酒杯塔。经计算、评估, 其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 均不超过现行规定要求。可采用三地线、负保护角方案, 经评估计算, 其耐雷性能较高。其自然输送功率较常规500 kV 单回线路提高7.3%~9.1%。预测的准确性尚有待于试验检验。

  • 陶瑜,龙英,韩伟
    电力建设. 2008, 29(1):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直流输电的基本控制策略、为满足交直流系统动态性能要求的控制策略、为满足交直流系统暂态性能要求的保护策略、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软、硬件结构等方面, 综述了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现状。并提出必须从提高可靠性、进一步克服换相失败的弊病、进一步发展远方控制和无人值守的通信技术、加强直流附加控制的研究和应用、采用新的换流元件和新的设计理念等方面努力, 不断提高我国直流输电技术水平。

  • 电网技术
  • 刘玉杰
    电力建设. 2008, 29(1):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750 kV 铁塔的塔头尺寸、塔高和塔重都较500 kV 铁塔有较大的增加, 常规的施工方法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重心的确定是铁塔组立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传统的重心计算方法十分烦琐, 且不够精确。而采用基于AutoCAD 软件的计算方法, 可得出比较精确的重心位置, 与实际非常吻合, 且简单方便, 省时省力。只要模型尺寸正确, 建模方法正确, 基于AutoCAD 的重心计算方法就有效合理。

  • 王培龙
    电力建设. 2008, 29(1):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 因运行方式的不同可能导致超标的直流分量通过中性点串入交流系统,影响交流系统正常运行。基于反电势、电阻、电容3 种原理研制了抑制中性点直流的装置。在直流抑制装置内部嵌入实时记录系统, 能够观察中性点工作的电气特征, 还能记录装置本身内部工作状态, 评价其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实时记录系统记录频率高、数据量大, 因此, 建立一种智能循环的数据管理机制, 不但能合理地利用存储空间, 使数据文件免维护, 同时还能保证最新文件的完整性。智能循环存储功能增强了设备的智能性, 减少现场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工作量。

  • 毛伟敏
    电力建设. 2008, 29(1):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座地式四摇臂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没有大角度拉线, 专门针对施工场地狭窄环境的组塔而研制。此工艺可广泛应用于: 500 kV 输电线路中施工场地狭窄, 塔基边坡近距离无可用场地的塔位; 场地狭小或临近带电运行的高等级输电线路, 控制大绳和临时拉线无法布置的塔位; 大尺寸、大吨位及超长横担的塔位。

  • 黄成云,黄朝永,崔青松,张宏志
    电力建设. 2008, 29(1):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工程是为关键性技术、环境影响、绝缘特性、无线电干扰等方面提供试验研究的第1 个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试验基地线路段门型直线塔采用悬垂耐张串的方式, 根据设计特点和现场施工场地情况, 因工期紧张, 对张力架线、分档装配式架线、多档连续整体装配式架线方式进行比较, 决定选用多档连续整体装配式架线方案, 保证了工期, 导线保护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 彭超贤,刘长征
    电力建设. 2008, 29(1):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7 年1 月9 日, 云南巧家县“哨口子”35 kV 线路发生覆冰倒杆事故, 冰凌是造成该倒杆事故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线路设计时必须遵照《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综合考虑线路所经地段的地形、地貌、地物情况, 沿线相对高差、路径走向、架设高度和覆冰时的风速、风向、湿度等气象条件; 选线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 使路径走向尽量与覆冰时风向平行, 是提高线路抗冰能力、减少冰害事故的有效措施。

  • 韩芳,徐青松,侯炜,王孟龙
    电力建设. 2008, 29(1):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架空导线的载流量是线路设计和运行的主要参数, 设计载流量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确定的, 常偏于保守, 为了在线路运行中利用气象条件的有利因素提高线路的载流量(动态载流量), 发挥线路的输送能力,分析了2 种载流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国外经验和国内的实践, IEEE 738—2006 标准和摩根公式适用于采用实时气象数据时的动态载流量计算。对山东220 kV 罗彦线试验数据进行的计算证明根据实际气象条件动态确定线路载流量是提高线路载流量的有效方法, 一般可达10%~30%。

  • 赵强,张丽
    电力建设. 2008, 29(1):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某些地区短路电流过高制约着电网发展, 故障电流限制器可以快速限制短路电流,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限制短路电流技术。故障电流限制器包括超导和和固态故障电流限制器2 种, 每种故障限流器具有各自的特性、工作原理、优缺点, 某些故障电流限制器已在国外投入使用。通过分析我国短路电流的特点及国外故障电流限制器的使用情况可知, 故障电流限制器是目前解决我国短路电流过大的措施之一。

  • 华能玉环电厂专栏
  • 高玮
    电力建设. 2008, 29(1):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能玉环电厂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文章介绍了机组底渣处理系统和飞灰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布置, 并针对2 级刮板输送机、溢流水泵、飞灰输送系统、灰库气化风机设计及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

  • 张飙
    电力建设. 2008, 29(1):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能玉环电厂为我国首次自主设计的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电厂。从土建专业的角度介绍了该电厂的设计, 包括地基处理与基础、结构设计、汽机基座设计等, 为百万级电厂土建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 陈斌
    电力建设. 2008, 29(1):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能玉环电厂是国内首次自主设计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电厂。文章对电厂输煤系统进行了介绍, 并对系统配置进行了说明。最后, 文章还对百万千瓦级机组燃煤电厂输煤系统的配置提供了一些建议。

  • 李盖英
    电力建设. 2008, 29(1):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华能玉环电厂厂址条件、厂址总体规划、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及设计特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并总结了沿海电厂总布置设计的一些注意要点, 为沿海电厂的总平面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 贾东友,张青年
    电力建设. 2008, 29(1):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华能玉环电厂1 000MW机组采用碰撞试验的方法进行汽轮机高、中、低压缸轴向、径向定位。该方法区别于传统的K 值和汽封洼窝中心定位法, 在安全和准确性方面有独到之处。

  • 崔泽旺
    电力建设. 2008, 29(1):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华能玉环电厂1 000MW机组工程的雨水泵房沉井施工作了介绍, 包括: 地质条件、结构型式和施工准备、顺序、方案。对施工的重点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论证, 提出了对桩基和相邻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 张闻燕
    电力建设. 2008, 29(1):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能玉环电厂是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工程, 一期同步建设2×1 000MW机组。从建筑设计风格定位、动力岛建筑特色及建筑立面设计、集控室建筑材料的选用等方面对玉环电厂的建筑设计进行了介绍。

  • 电源技术
  • 叶金明,于成
    电力建设. 2008, 29(1):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转子接地保护的原理及轴电压的形成, 阐述了转子1 点接地保护误动与轴电压、大轴接地之间的关系。通过浙江兰溪发电厂4×600MW机组转子1 点接地保护为例对转子接地误动进行分析, 并建议将发电机大轴接地铜辫改为接地碳刷形式, 保证大轴接地的可靠

  • 何岩,王建生,胡肄
    电力建设. 2008, 29(1):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建设秸秆电厂的经验还不多, 文章提出在秸秆电厂项目开发和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电厂规划布局, 电厂规模, 秸秆品种和成分, 秸秆的集、储、运, 秸秆价格, 建电厂的主要锅炉设备, 工程总投资, 电厂上网的上网电价, 秸秆电厂的经济效益等共性问题。另外, 作者还向决策者提出发展秸秆电厂的政策性建议供参考。

  • 旷仲和
    电力建设. 2008, 29(1):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汽机运行层标高不应是一个固定值。汽机运行层标高的设计优化要考虑主厂房造价、汽机岛凝汽器土建基础造价、循环水泵扬程与容量及其造价、循环水管的长度及其造价、循环水管的运行阻力及运行经济性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以华能某电厂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为例优化设计, 使运转层标高由原17 m 降低至15.5m, 达到基建投资少、机组运行经济的效果。

  • 吕广宁
    电力建设. 2008, 29(1):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取水工程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循环水泵房作为取水工程中的主要建构筑物, 其沉井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火力发电厂总体质量和施工工期。根据所处地基土质的不同, 沉井制作、下沉的工艺也不尽相同。文章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 重点介绍大型沉井下沉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

  • 工程管理
  • 俞玮,李阳春
    电力建设. 2008, 29(1):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核电建设高峰到来的客观形势, 从核电建设现状、核电建设单位多元化、降低核电建设成本、核电施工资质、核电建设业绩5 个方面, 阐明了火电施工企业参建核电的必要性和光明前景。

  • 张新民
    电力建设. 2008, 29(1):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项目生命周期中, 各种事物的运动形成了许多的项目管理界面。正是项目界面的运动和变化改变着项目的发展过程。项目界面蕴含着影响力、系统动力、创造力, 更有着可拓性质, 是促进项目进展又好又快的动力源泉。

  • 电力系统自动化
  • 陈祥华,蔡铁峰
    电力建设. 2008, 29(1):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的研究时, 首先对无缝通信体系标准协议的选择进行分析,建立过程网络的概念, 从而提出当前和未来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PNA 结构, 在这些技术基础上, 建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无缝通信系统。

  • 国外电力技术
  • William Elli
    电力建设. 2008, 29(1):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厂CO2 捕获前需进行烟气杂质的清除, 文章将介绍用于CO2 捕获前烟气处理的新工艺, 主要包括采用镁基技术、氨基技术进行烟气处理。镁基技术常用的有: 湿式涤气工艺和干式涤气工艺; 氨基技术常用的有Powerspan 工艺、Marsulex 和IAEA 工艺等。

  • 技术交流
  • 龚顾前
    电力建设. 2008, 29(1):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何卫东,王丙雨
    电力建设. 2008, 29(1):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邬澍文,王达峰
    电力建设. 2008, 29(1): 9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昊亭,张志良,杨宝杰
    电力建设. 2008, 29(1): 9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靖长财
    电力建设. 2008, 29(1): 9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伟,陈宁,彭伟,肖东
    电力建设. 2008, 29(1): 9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琦,王丽琪,李凡生,刘静
    电力建设. 2008, 29(1): 97-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电建史话
  • 杨勤明
    电力建设. 2008, 29(1):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火电建设发展史"原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史"的一部分,该书由10多位资深专家分工撰编多年,但迄今未能付梓出版。现将其中"火电建设"部分单独刊出,本刊以连载方式发表,以飨读者。写史要求实事求是,秉笔直抒,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发展规律,以史为鉴,鉴往知来。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工业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21世纪的电力发展中,火电建设仍将处于主导地位,愿全国火电建设者,不懈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