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6-10-01
  

  • 全选
    |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技术 ·栏目主持 韩民晓教授·
  • 狄开丽,李鑫明,李鹏,徐绍军,孙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直流混合微网可综合发挥交流与直流的互补优势,其优化运行是微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该文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建立了交直流混合微网优化运行模型。基于交直流混合微网的结构特性,通过拆分协作思想将复杂的优化问题拆分为2个相对独立的交流区域优化问题和直流区域优化问题;通过引入混沌机制,加入星体被吸引的惯性和速度约束,优化初始星体的生成方式等,提出了基于改进黑洞算法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优化方法,对交、直流子区域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算例表明,提出的基于拆分协作思想的改进黑洞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变量较多、结构较复杂的交直流混合微网的优化运行求解问题,能够以较少的综合运行成本实现更优的运行效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 谢文超,朱永强,杜少飞,夏瑞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分析了各子网的下垂特性以及并网和离网2种运行模式下的功率平衡关系。为避免互联变流器频繁动作,提高系统电能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位化处理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下垂控制方法,并设计了误差动作阈值,推导了误差与交换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了互联变流器的分区段控制。在PSCAD/EMTDC搭建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仿真模型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并网和离网2种运行模式下,互联变流器在相应区间都能准确、快速地调节直流微电网与交流微电网之间的交换功率,实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稳定运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 刘兴杰,杜哲,严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电源进行优化配置能够减少换流损耗,降低系统成本。针对独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特有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方式,考虑能量传输效率,提出了改进的能量管理策略。优化配置模型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综合考虑环保性和供电可靠性,采用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独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结果。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相对于纯粹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能够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使用改进后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得到经济性更优的微电网电源配置方案。
  • 崔仪,刘念,陈奇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配电网停电后,商业楼宇型微网进入孤岛运行状态。为减小停电给用户带来的损失、维持停电期间内对重要负荷的供电,针对光储型商业楼宇微网,提出了考虑计划停电与非计划停电2种情况的应急能量管理策略。在计划停电时,以减小停电损失、维持供电时间为目标建立了优化模型,并引入权重因子以权衡二者的重要程度;为减小预测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提出了滚动优化策略。在非计划停电时,以优先考虑对重要负荷供电为原则,制定了实时应急方案。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可知,该策略可有效调节可控负荷投入量,从而实现预期目标。同时,在算例中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不同的权重因子可灵活调节减小停电损失与维持供电时间在优化目标中的比重。
  • 微网运行与控制技术
  • 孟明,卢玉舟,陈世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节能环保,减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成本,将新能源引入供电系统,形成绿色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介绍了现有的数据中心供电方式,分析了传统供电方式的不足。设计了含光伏发电、储能装置、交流电网、负荷的数据中心直流供电系统。根据母线电压稳定控制,将系统的运行划分为8种工作模式,结合系统运行模式和本地信息对各变换器进行相应控制,针对绿色数据中心直流供电系统提出相应的能量控制策略,协调控制系统的有功功率,保证系统供电可靠性。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分别对系统在并网和孤岛运行状态下构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 邱摇摇,杨秀,何虹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控制策略由于可以与系统的监测体系相结合,有效解决了传统下垂控制方法所带来的电压跌落等问题。鉴于已有分布式控制策略在电压跌落补偿以及储能系统管理等方面的不足,该文采用新的分层控制策略来实现孤立直流微电网的可靠运行。该策略分为2层,第1层控制是就地控制,采用本地母线电压信号作为电力平衡指标来划分系统的运行模式;第2层控制是依靠通信的系统级控制,采用低带宽通信技术来实现母线电压的实时调节,并且根据蓄电池荷电状态(stage of charge,SOC)调节下垂控制参数以达到SOC均衡化的目的。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了光储直流微电网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第1层控制可以不依靠通信连接来实现系统可靠运行,加入依靠通信的第2层控制后,能有效解决传统下垂控制所带来的电压跌落问题,并实现蓄电池SOC的均衡化。
  • 张鑫洲,王维庆,王海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微网孤岛控制的实现一般都是基于下垂控制。下垂控制不仅可以保证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实现各分布式电源的负荷合理均摊。但是对于电能质量需求较高的情况,下垂控制后一般都会进行二次电压和频率的恢复控制,这就造成了运行成本的提高。针对这种问题,对下垂控制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冲洗过滤”恢复电压和频率的方法,该方法在下垂控制前引入了一个“冲洗过滤”控制器,实现了不增加二次通信线路进行电压和频率的恢复。利用PSCAD/EMTDC软件平台进行了模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在微网负荷变化后对电压跌落和频率偏差进行恢复。
  • 输配电技术
  • 王旌, 韩民晓,姚蜀军,田春筝,司瑞华,唐晓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电网结构上有效解决传统两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因大容量功率传输对受端交流系统冲击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采取分极接入交流电网的方式,将直流功率输送至2个不同区域、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建立了分极接入模式下交直流系统的等效模型,给出了分极接入短路比定义,并分析了分极接入模式下短路比对功率传输能力的影响;基于对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分层结构的分析,对分极接入控制系统结构配置方案进行优化;以河南电网2020年规划为依据,应用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并对故障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一极发生故障对健全极功率传输的影响,验证了分极接入的优势,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网规划提供设计参考。
  • 王华锋,魏晓光,郑林,郝长城,张海峰,林志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在运和在建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多达29个。直流输电工程在电网中具有重要地位,换流阀是其核心装置,其性能很大程度影响了直流输电工程的可靠性。首先给出了现有的各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监测技术原理,并总结了现有换流阀监测技术的局限性,之后提出了晶闸管级阻尼回路和直流均压回路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方法,完善了晶闸管触发监测单元(thyristor trigger and monitor unit,TTM)自检功能,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监测方法的有效性。使用该方法可使换流阀的年度定期检修变为状态检修,实现换流阀在运行中免维护,提高了设备可用率和可靠性。
  • 金黎明,周宁,冯丽,卢治燃,赵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缓解电网可靠性评估计算的复杂性,以分区功率支援为纽带,提出了基于功率支援分区协调优化的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该模型按发电裕度大小确定子区域的协调求解顺序,将子区域间的联络线功率看作子区域边界节点上的等效负载,按协调求解顺序采用最优负荷削减模型,逐次优化各子区域的负荷削减量和对外功率支援能力。相比于常规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分区等值技术,分区协调优化模型由于考虑了各子区域的发电裕度和潮流约束关系,并且采用优化模型计算子区域最大等效负载,因而可实现子区域间功率支援能力的有效建模。在保证较高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电网可靠性评估效率。通过IEEE-RTS96测试系统验证了模型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 理论研究
  • 林成,马覃峰,瞿艳霞,时伯年,欧阳可凤,康鹏,孙斌,赵维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分析了电磁环网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简称“柔直”)的特性,之后分析了柔直接入电磁环网后柔直与稳定控制措施(简称“稳控”)协调控制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柔直与稳控协调控制的方法及措施量的计算原则和针对暂态稳定的协调控制措施量的计算方法。基于等面积法则计算协调控制措施量的过程中,考虑了柔直、稳控的控制动作延时及系统电抗的影响因素,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可最大程度利用柔直容量对暂态过程中的系统进行有功及无功功率支撑。利用BPA仿真工具建立柔直接入电磁环网的机电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应用于电磁环网的柔直与稳控协调控制,减少了传统稳控措施的切机总量,并改善了交流系统电压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 输配电技术
  • 朱显亮,张英敏,李兴源,褚正超,郭磊,王渝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抑制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VSC-HVDC)低频振荡,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的输电能力,提出一种极点配置控制策略。利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旋转不变辨识算法,辨识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图,得到使其稳定的开环增益区间,进而得到较好增益下的闭环根轨迹极点,也就是期望极点。然后把得到的期望极点与配置的观测器极点结合起来,得到极点配置控制器。观测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可以保证控制器较好的鲁棒性。为了显示控制器效果的优越性,利用经典根轨迹超前补偿设计法,设计出控制器与其进行对比。在PSCAD/EMTDC中的仿真结果表明,经典根轨迹法设计出的控制器效果不太明显,极点配置控制器可以较好地抑制VSC-HVDC在不同故障下的低频振荡,有较好的鲁棒性。
  • 李志晗,张英敏,李兴源,邓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包含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VSC-HVDC)的交直流互联系统区间低频振荡现象,通过多变量系统等效开环过程(effective open-loop process,EOP)理论,将多变量系统回路方程转换为单变量系统回路方程,建立起各回路独立的数学模型。由于包含VSC-HVDC 的系统是多输入多输出复杂非线性系统,其中各回路阻尼控制器之间可能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基于小增益定理,在实现系统等效开环过程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判断各附加阻尼控制器间协调控制鲁棒稳定性指标;设计能抑制低频振荡且能协作运行的发电机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 PSS)附加阻尼控制器和VSC-HVDC附加阻尼控制器。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包含VSC-HVDC的交直流四机两区域系统,仿真验证所提指标的有效性和所设计控制器的实用性。
  • 宋梦琪,陶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不同频次的谐波具有不同的相序特性,提出计及谐波相序特性的配电网谐波潮流改进算法。首先分析各频次谐波的相序特性,然后推导变压器的谐波相序模型,综合考虑变压器联结方式、联结组别和中性点接地阻抗等对谐波潮流分析的影响;并讨论其他元件的谐波相序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MATLAB程序化的分相序谐波潮流分析。最后,以IEEE33节点系统和某个含光伏电站的实际配电网系统为例,通过计算并与不计及相序特性的潮流计算结果及PSCAD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王丽馨,蔡国伟,杨德友,孙正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激励的不同,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低频振荡主要表现为强迫功率振荡和负阻尼振荡。2种振荡表现形式相似,但控制方法不同。在深入分析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振荡解析表达式的基础上,对2种振荡的外在表征及区别进行总结和概括,进而提出了基于相干谱法的低频振荡类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需要从安装在不同发电机组的广域相量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中获取2组含有噪声的振荡初期数据,利用相干谱理论计算2组数据的幅值平方相干函数值,通过对幅值平方相干函数值的量化比较实现低频振荡类型的识别。4机2区域系统仿真计算与分析,验证了所提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林顺富,黄娜娜, 赵伦加, 汤波, 李东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居民用电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对配电网影响日益增大。有效的家庭日负荷曲线模型对需求侧管理及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建立了基于用户行为的家庭日负荷曲线模型。基于测量数据,建立典型居民负荷电气学模型;基于统计调研数据,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算法,引入概率函数表示居民人口、家用电器拥有情况等居民家庭特征的影响,建立居民负荷行为学模型。并采用自下向上的分层建模思路,结合电气学模型与行为学模型建立家庭日负荷曲线模型,同时搭建了仿真平台。所建模型具有系统性和通用性,仿真与实测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文所提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 新能源并网与规划技术
  • 朱永强,郝嘉诚,唐萁,杨慧娜,李春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型光伏电站中,每组并网逆变器系统的输出功率(电流)经站内集电系统汇集后向外送出。文献研究表明,即使单台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谐波较小,多台并网逆变器并联后输出电流的谐波也有可能超标。针对典型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拓扑结构,建立了详细考虑站内集电系统结构的大型光伏电站谐波传递网络模型。用节点导纳法在MATLAB中对算例进行了谐波潮流计算,得出各个节点各次谐波电压相对于该点基波电压的放大倍数,并选取主变压器低压侧节点作为分析对象,与忽略集电系统内部结构时的计算结果作比对,发现谐波电压放大特性发生明显改变。最后分析了集电系统内部LCL滤波器及电缆线路参数对传递网络谐波电压放大特性的影响。
  • 聂宏展,石浩,杨金成,咸英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并网所引起的不确定因素问题,首先建立了各不确定因素的概率模型,以协调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投资方、电网公司以及社会公共效益三者之间利益作为出发点,从DG投资效益指标、网损指标及环境指标3个方面建立了多目标数学优化模型。针对不确定因素问题,基于机会约束规划进行了概率潮流计算,以检验机会约束条件。提出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MPSO-MCS)进行DG优化配置。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作为算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考虑分布式能源不确定因素能够更贴近实际地进行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针对规划后的结果从概率的角度分析系统网损及电压的波动情况,验证了所建立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 电力经济研究
  • 王健,梁华彬,杜兆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JM(Pennsylvania-New Jersey-Maryland)电力市场中经济需求响应(economic demand response, EDR)虽已经实施得比较成功,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针对PJM电力市场中近年来发生的Electric Power Supply Association(EPSA)决议风波所暴露出来的各方利益不均衡等问题,提出在原有PJM电力批发市场中,使发电商也参与到EDR的交易中,采用负荷转移与负荷削减模式共存的EDR代替原先单一负荷削减模式下的EDR。同时在构建EDR模型时,考虑用户基线负荷(customer baseline load, CBL)误差不确定性的因素,以准确地计算EDR的真实响应误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CBL误差能估计出需求响应误差的真实成本;而负荷转移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协调发电商、负荷服务商实体(load serving entities, LSE)和削减服务提供商(curtailment service providers, CSP)之间的利益。
  • 王小飞,胡志坚,仉梦林,胡美玉,汪祥,邓奥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电力系统动态环境经济调度(dynamic economic emission dispatch,DEED)在时段间的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教与学优化算法,用于求解DEED问题,对燃料费用和污染气体排放量同时进行优化。采用反向学习策略改善种群的多样性,单时段教与学过程来提高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单时段贪婪选择机制在全局范围内找到新的搜索空间,平衡局部寻优与全局寻优能力。对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显著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效果,得到高质量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