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力电子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的先进构网控制与稳定运行关键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新能源发电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逐步从负荷中心向远海、沙戈荒等偏远地区拓展。与传统新能源基地相比,偏远地区缺乏传统同步电源支撑,采用构网型柔性直流技术已成为现有工程中较为成熟的新能源外送解决方案。虽然相关技术在部分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大多工程仍处于示范与筹划阶段。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在器件、设备和系统等多个层面都面临重大挑战:在换流阀器件层面,现有IGBT器件的容量和耐压能力仍无法满足特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需求,相关技术尚待突破;在设备控制层面,如何实现新能源在强随机条件下多类型异构设备的组网与优化运行亟需解决;在系统稳定层面,电网结构从同步发电机主导转变为电力电子换流器主导,甚至出现全电力电子送端系统,其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增强控制有待深入研究。全电力电子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是远距离新能源深度开发的重要历程,亟需突破器件研发瓶颈、提出先进控制策略、构建稳定运行机制,对促进工程与学术的深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全电力电子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的经济、高效和稳定运行提供可持续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为此,《电力建设》编辑部特邀香港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付强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吕敬副教授,天津大学李霞林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雪映教授,东南大学叶宇剑教授,长沙理工大学邓丰教授作为专题特约主编,组织“全电力电子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的先进构网控制与稳定运行关键技术”专题,真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撰文,踊跃投稿,共同探讨相关理论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征稿方向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征稿方向(但不局限于此)
(1)先进电力电子器件的设计方法与测试技术;
(2)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3)全电力电子系统的组网运行机理与跟网构网混合控制;
(4)多类型电力电子装备的优化运行及控制方法;
(5)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的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
(6)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增强方法;
(7)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的保护控制技术与装备;
(8)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等技术在全电力电子系统的应用;
(9)沙戈荒海风等多场景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的实证分析。
二、投稿要求
1)要求论文语言流畅,逻辑关系明确。在不影响基本思想表述完整性的前提下,请尽量精炼语句、精简图表和公式、简化推导和证明过程,宜将篇幅控制在8000字以内。
2)请写明题目的英译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以及作者单位的英译文,同时附5~8个中英文关键词和300~400字的中文摘要及约250个实词的英文摘要。摘要请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应是一篇独立的短文,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3)在投稿的同时,请附言说明稿件涉及的科研项目概况、有关的背景资料和成果的主要创新点。若为基金资助项目或部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请提供项目编号。
4)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尽量与《电力建设》版面要求一致(可在电力建设官网下载论文模板)。
5)对英文稿件的要求与对中文稿件的要求相同,请同时提供作者中文信息。
三、重要日期
为了及时刊登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采用录用后优先以专题的方式陆续刊出。
投稿截止日期:2024年11月30日。
稿件刊登时间:拟于2024年9月开始陆续刊登。
四、投稿方式
登录《电力建设》系统注册并在线投稿,请在投稿栏目中选择“全电力电子新能源柔直外送系统的先进构网控制与稳定运行关键技术”专题。或者,直接将稿件发送到联系人邮箱。
《电力建设》官网:https://www.cepc.com.cn
五、联系人
1)特约主编
付强 副研究员
2)《电力建设》编辑部
景贺峰 编辑
电话:010-666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