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频分复用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与跳频(frequency hopping,FH)技术结合能显著提高系统容量与传输速率,并具有抗多径衰落与抗干扰能力, 非常适合于在电力线上实现高速数据通信。在分析了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FH-OFDM的电力线通信的总体设计方案,利用MATLAB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证明了FH-OFDM系统比传统OFDM系统、跳频系统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轻轨供电系统采用直流牵引和三电平逆变技术,具有波动性强、系统谐波含量丰富等特点,有可能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研究了轻轨供电系统在不同运行状态下对公共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规律。依据机车、牵引供电系统和公共电网的实际参数,搭建包括公共电网在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整体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际的现场谐波测试数据加以验证。以此模型为平台,得出该供电系统向公共电网注入谐波主要是24脉波整流导致的特征谐波(23、25次)和逆变器工作所导致的特征谐波(11、13次),而负序和电压闪变值都符合国家标准。通过改变运行列车的运行状态和数量,在列车启动瞬间其瞬时谐波含量最高可达到17%;随着列车数量的增加,电压下降明显,但仍在标准允许范围内。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结算工作的发展,如何提高结算效率,减少审计风险,以达到时间节点和结算深度的要求显得非常重要。介绍了委托第三方进行结算的模式,并给出详细的委托结算流程图,解决了结算时间较紧的问题。基于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对如何激励造价咨询单位的积极性进行探讨,构建了固定报酬模式和绝对绩效模式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并给出了其求解方法,为结算咨询费用的计算提供理论支撑。算例表明,所建立的委托代理博弈模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为新结算模式下咨询费用的计算提供依据,也为我国输变电工程结算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双切圆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燃烧调整试验方法,进行了氧量、负荷、燃尽风量、主燃烧区燃烧器风量和配风方式、磨煤机运行组合方式、燃烧器摆角、煤质等因素对锅炉NOx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先进低NOx燃烧系统的锅炉,煤质因素是NOx排放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运行氧量变化是NOx排放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氧量增加,锅炉NOx排放浓度呈线性增加;负荷也是NOx排放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负荷和相应的运行氧量水平;而在保持大量燃尽风实现空气分级燃烧的条件下,主燃烧区燃烧器风量和配风方式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是微弱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该1 000 MW锅炉NOx排放浓度与主要运行因素的回归经验关系式,该经验关系式可用于该锅炉NOx排放浓度的在线运行控制和预测。
基于甘肃河西地区多个区域性光伏电站并网工程设计及并网工作实践,提出了一种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好的打捆并网方案。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仿真研究了该方案下各光伏电站的暂态特性、无功补偿配置、并网点注入谐波抑制等关键问题,形成了一套光伏电站打捆并网的新接入模式,对类似项目具有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提出了4种斜坡地形输电线路基础和杆塔结构的配合方案:铁塔等长腿配等高基础、铁塔等长腿配深浅基础、铁塔长短腿配等高基础、全方位铁塔长短腿配高低主柱基础,给出了斜坡地形输电线路基础与杆塔结构强度配合以及连接方式确定的原则,阐述了采用有效抗拔深度量化斜坡地形对基础承载力降低、临坡基础破坏模式的方法。
介绍了±800 kV特高压直流奉贤换流站噪声控制措施。针对奉贤换流站的技术特点提出了换流变移动式Box-in降噪结构,介绍了其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并介绍了结构设计的特点和优化方案。该方案对于今后特高压直流换流站换流变移动式Box-in降噪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建立发电厂并网运行与辅助服务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并网运行考核与辅助服务补偿进行统一、灵活管理;以经济手段加强了对并网发电厂的公平、公正、公开管理,提高了电网调度的精益化和智能化水平;系统实现了考核管理、辅助服务、模型管理、结算管理、数据整合、信息发布、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在海量数据处理中应用智能容错与修正技术对残缺不良数据进行识别和智能业务逻辑分类自动处理,解决了考核源数据处理数据量大、数据类型杂乱的难题。
1 500 MVA大容量变压器在国内500 kV枢纽变电站应用尚属首次。研究变电站容量增大后各级配电装置的变化情况,介绍了高阻抗变压器、大容量220 kV设备和66 kV大容量电容器组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世界上第1个±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列出了单、双12脉动换流阀组不带直流线路、带直流线路的空载加压试验电压的计算公式。以穂东换流站单阀组和双阀组空载加压试验为例,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开路电压实测值与公式计算值之间的关系和误差。结果表明,可以不采用电压原理的保护作为判断空载加压试验失败的依据。
广西钦州市配电变压器雷害严重,需要进行防雷改造。通过对钦州市易遭雷害的配电变压器进行现场调研与接地电阻的测量,结合相关理论指出: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未安装避雷器、接地装置问题突出、接地电阻超标是该地配电变压器在防雷保护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基于此分析,提出了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安装避雷器、低压侧出线经1段电缆后再与架空线相连、改造接地装置、降低接地电阻等改造措施。
宁东—山东±660 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中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研究是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工程的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有较大影响。文章针对宁东—山东±660 kV直流输电工程绝缘配合主要特点,结合具体的过电压电磁暂态仿真研究了系统工频、谐振、操作和雷电过电压水平,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换流站设备要求的绝缘水平,为工程设备配套提供依据。
在换流器控制器设计中,采用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策略的双闭环控制器结构和直流电压前馈补偿环节,既实现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又改善了换流器交流侧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在多端系统稳定控制中,提出了多点直流电压控制策略,它提高了多端系统的功率平衡能力和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文章对1个5端的电压源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HVDC, VSC-MTDC)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VSC-MTDC系统采用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能,适合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接入系统。
风能作为最具商业化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正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风力发电相关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文章综述了目前风力发电及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风力发电系统的类型、风电系统中所采用发电机的性能与特点以及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详细深入的介绍,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山西临汾河西热电厂为国内首家小汽轮机排汽采用直接空冷的热电厂。介绍了临汾河西热电厂小汽轮机排汽采用直冷技术的技术特点、设计方案和控制方式,可供其他同类工程参考和借鉴。
从华能巢湖电厂220 kV 线路接地故障引起发变组高压侧断路器误跳闸现象入手,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探讨该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解决高频分量通过二次电缆分布电容侵入跳闸回路引起的断路器误跳闸问题提供一些对策。
根据平顶山第二发电厂的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条件、电气主接线要求等,提出一期工程4种电气主接线方案,并从技术、经济上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推荐工程采用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案。
某电厂70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甩负荷试验时,结合循环流化床机组热惯性大的特性,通过适当的燃煤量以及一二次风量的配合控制,试验过程中能够维持锅炉的正常燃烧,保持一定的床温,探讨对汽温、汽压等参数的控制,同时对甩负荷后,床温、炉膛差压、汽温、汽压等主要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保证了机组试验后迅速并网带负荷,大大降低了试验费用以及恢复时间,为同类型机组甩负荷及快速变负荷运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结合目前国内外先进的烟气脱硫技术特点,对热电厂(2×350 MW+2×50 MW)机组的海水脱硫方案,从保障电厂安全可靠运行、优化电厂脱硫及全厂总体布置、节省项目投资及降低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和优化建议,推荐了适合本类工程的海水脱硫系统最佳方案。
通过对火力发电厂脱硫烟囱防腐现状的调查,结合平顶山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实际,制定了1号、2号机组烟囱轻质玻化陶瓷砖复合防腐方案,并在工程现场进行了实施,运行表明该防腐方案效果良好,值得参考。最后,对脱硫烟囱防腐给出了建议。
为了验证研制的电力复合脂的应用对金属导体连接耐盐雾腐蚀性能的影响,选取铝-铝、铜-铝及铜-铜3种金属连接样品进行了涂敷电力复合脂的盐雾试验,并进行了接触电阻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未使用电力复合脂的样品,金属导体接触面涂敷电力复合脂后,极大地提高了金属导体,尤其是铝-铝、铜-铝导体的耐腐蚀能力,同时降低了金属导体连接的接触电阻,极大地提高了金属导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输变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介绍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eb GIS)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该系统综合利用空间基础数据以及相关设计成果为业主、建设、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提供可视化的空间协同管理平台,直观展示准确、完整的工程空间位置、工程进展和相关实时数据资料,为工程建设提供先进的辅助技术支持,为生产运行移交完整的空间位置信息的电子化档案资料。“输变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已在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中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华能玉环电厂自2007年4台机组相继投产以来,在GE发变组保护二次回路接线设计及GE发变组程序逻辑设置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对发变组保护启动厂用电快切、线路断面零功率切机、发电机过激磁保护二次回路接线及逻辑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使发变组保护功能更加完善,有力地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
舟山与大陆联网螺头水道大跨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输电线路跨越工程,其370 m高塔结构复杂,且地处海岛,组塔施工难度大。详细总结了370 m高塔组立施工技术,包括施工总体方案、抱杆结构、高塔具体施工技术等,为类似大跨越高塔施工提供借鉴。
220 kV舟山与大陆联网输电线路工程跨越国际航道,架线施工中存在张力大、风偏大、不封航等诸多技术难题。从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导线牵引方式的选择、初级引绳和过渡引绳展放方式的选择等几个方面介绍螺头水道大跨越架线方案的制定过程,并就架线施工方案实施中的几项关键技术难题制定对策措施,优化了架线施工方案,确保大跨越架线顺利完成。
内拉线是370 m高塔抱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370 m高塔根开大、单件质量大,再加上高塔地处海岛导致常年风速大,抱杆使用高度高,按常规的 4组内拉线形式进行分析计算,发现拉线受力过大,实际施工操作难度大,且抱杆整体位移大,防扭性能差。为此,在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的基础上,创新采用12组防扭内拉线形式。该拉线形式在舟山370 m高塔中成功应用,为同类工程内拉线设置提供了新方法。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四川福溪电厂2×600 MW 1号机组工程烟风道结构复杂,钢板较薄,须采用CO2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介绍了CO2气体保护焊焊接方法的特点,以及采取的工艺措施,并对其与传统手工焊接进行了简单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O2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能有效提高焊接质量,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