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01
  

  • 全选
    |
    重点理论研究
  • 鲍莎日娜 栗文义 巴根 高飞
    电力建设. 2011, 32(7):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内蒙古的特定情况,采用以风力发电为主导的小型孤立发电系统提供电能,可保证供电可靠性、节省柴油燃料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本文所述的小型孤立发电系统以风/柴/储能联合发电的形式提供电能。文章采用序贯Monte-Carlo模拟法实现风/柴/储能发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根据风电场的风速历史数据,建立风电场的风速时间序列模型。由风速时间序列计算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在考虑机组随机故障的情况下,由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得到蓄电池的时间序列模型。针对样例系统,量化评估了仿真样本容量、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充放电率和风力发电机额定功率等,一些因素对风/柴/储能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仿真结果可为风/柴/储能发电系统可靠运行提供依据,为政府及电力部门推广风/柴/储能联合发电向偏远地区供电提供依据。

  • 张军 齐立忠 李科文 陈大斌
    电力建设. 2011, 32(7):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震灾害调查资料显示,电瓷型高压电气设备在电网工程中破坏严重。结合震后电网受损情况的调研,对电瓷型高压电气设备进行振动台试验及有限元分析,评价目前电力设施抗震设计标准的适用性,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提出了在工程建设中切实可行的抗震措施,使其能更好地指导工程设计。同时,提出了提高电瓷型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能力的建议。

  • 换流阀专栏
  • 杨晓楠 汤广福 彭玲 蓝元良
    电力建设. 2011, 32(7):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东—山东±660 kV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第1个采用±660 kV电压等级的直流工程,该工程采用单12脉动换流阀结构,单阀跨接电压最高,单阀串联晶闸管级数最多。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法国阿海珐(AREVA)公司联合推出的H400换流阀为基础,针对工程电压等级高的特点进行了设计优化,加装了阀组件均压电容,进行了全新的屏蔽罩设计并通过型式试验进行了验证。对该工程换流阀电气设计的成果进行了综述。

  • 廖敏 杨晓楠 栾洪洲 高学敏
    电力建设. 2011, 32(7):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介绍了宁东—山东±660 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阀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从换流阀的基本构成出发,介绍了各个部分的组成、结构设计特点和功能作用。重点说明了换流阀阀塔和模块的结构设计,包括阀塔屏蔽结构、悬吊及支撑结构、框架设计、支撑及连接结构设计等。最后,介绍了换流阀的防火设计和抗震设计。

  • 廖敏 蓝元良 杨晓楠 袁洪涛 郑林
    电力建设. 2011, 32(7):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换流阀控制系统是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主要起到触发、监视和保护换流阀的功能。以宁东—山东±660 kV直流输电工程为背景,阐述了换流阀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并对换流阀控制系统的现场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调试及试运行期间阀基电子设备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改进建议。

  • 杨晓楠 郑林 蓝元良 彭玲 汤广福
    电力建设. 2011, 32(7):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H400换流阀控制保护原理的基础上,描述了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与换流阀控制保护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尤其是直流极控制系统与阀基电子设备间的信号类型、信号实现方式,包括光控制信号、电气开关量信号等。宁东—山东直流输电工程中应用实践表明了换流阀控制保护接口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舒畅 蒲莹 石岩 蓝元良 侯林杰 王庆 蒋维勇
    电力建设. 2011, 32(7):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阀基电子设备是连接换流阀与直流控制保护设备的接口设备,它是实现对换流阀进行控制和保护的重要环节。宁东—山东±660 kV直流输电工程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和换流阀由不同设备厂家供货。为了对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和换流阀接口的功能及性能进行检验,专门开展了闭环实时仿真试验工作。对试验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试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解决办法及验证结果。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和换流阀阀基电子设备闭环试验对保证工程现场系统试验的顺利进行以及按期投运起到了重要作用。

  • 彭玲 杨晓楠 王高勇 周军川
    电力建设. 2011, 32(7):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东—山东±660 kV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第1个采用660 kV电压等级的直流工程,该工程采用单12脉动换流阀结构,单阀跨接电压高,阀塔尺寸较大,对换流阀试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文章对换流阀绝缘试验项目和实际试验参数进行全面介绍,并对绝缘试验中遇到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重点阐述。

  • 彭玲 高冲 杨晓楠 周军川
    电力建设. 2011, 32(7):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晶闸管换流阀作为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完备的型式试验是保证其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其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宁东—山东±660 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换流阀运行试验项目和实际试验参数进行全面介绍,阐述了换流阀合成试验方法,并展示了部分试验波形。试验结果表明该工程换流阀顺利通过试验考核,设计合理。

  • 输配电技术
  • 刘建秋 王亚超 韩文庆
    电力建设. 2011, 32(7): 4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计近年来国内外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变电站损坏事故,重点分析变电站内建(构)筑物、电瓷型电气设备、变压器以及母线等电力设施的震害情况和破坏原因,系统地论述了变电站抗震措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变电站抗震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 李路明 孟小波 张治国 孙欣 陈雪 张民
    电力建设. 2011, 32(7):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纤的应变与Bragg波长的对应关系,分别得出了架空输电线悬点等高以及不等高条件下的输电线弧垂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应变传感器的架空输电线弧垂实时监测方案,通过监测线路的应变值,可以获得线路的实时弧垂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案可实时监测10 m以上的弧垂变化,且能够支持16 mm的弧垂测量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 王轶文 姚耀明 张彤 金红明
    电力建设. 2011, 32(7):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螺头水道大跨越是舟山与大陆联网输电工程的核心部分,其跨越规模创造多项纪录。导线选型及制造是螺头水道大跨越的核心技术难题之一,系统总结了螺头水道大跨越建设中导线的设计制造等相关经验,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 侯中伟 董建尧
    电力建设. 2011, 32(7):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输电线路大跨越塔较高,且处于大江、大河或海边,气象条件相对比较恶劣。随着对大跨越塔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登塔设施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爬梯、走道和平台等各种常用登塔附属设施的功能特点及设计方法的总结,可为大跨越塔辅助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 发电技术
  • 朱嵩 李敬莎 杨腊腊 曾敏
    电力建设. 2011, 32(7): 6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给直接空冷散热器的优化设计和直接空冷机组的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CFD方法,研究单排扁平管在不同迎面风速和环境温度条件下翅片通道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得到空冷凝汽器冷却空气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和压损随迎面风速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拟合得到对应的关联式。结果表明:随着迎面风速的增加,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压降均有显著增加;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空冷单元的散热量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直接空冷的运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周臣 钱洲亥 祝郦伟 肖修林 于志勇 冯礼奎 曹求洋
    电力建设. 2011, 32(7): 6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锅炉给水加氧处理中钝化膜的形成机理和保护性能,并对某厂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加氧停止后钝化膜的保护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锅炉给水在停止加氧后,钝化膜在很长一段时间仍具有保护性。同时,对锅炉给水采用间断性加氧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 赵志丹 高奎 闫旭彦 王宏杰 陈浩
    电力建设. 2011, 32(7): 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内燃煤机组大型化后,为降低机组的厂用电率,首次在百万千瓦机组中将锅炉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采用汽轮机来驱动。随着机组运行方式的改变,汽轮机驱动引风机的运行方式、顺序控制、自动调节(静叶控制与转速控制、RB控制)等方面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必须对传统上的相关控制策略进行修改及现场试验,在满足上述控制的前提下,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经过反复调试、优化并投入运行后,机组实现降低厂用电率127%的良好运行效果。文章着重对控制上的难点、关键点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为其他机组的节能降耗提供参考。

  • 刘锋 郭娟
    电力建设. 2011, 32(7):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直吹式制粉系统已经成为大型燃煤锅炉制粉系统的主要形式之一。探讨某电厂2×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锅炉配套制粉系统的性能,对磨煤机动态分离器转速特性、磨辊加载压力调整试验和磨煤机出力特性进行了数据分析;同时,对影响磨煤机出力和单耗的因素如磨煤机出口温度﹑通风量﹑磨碗差压等也进行研究,得出该磨煤机的经济运行参数,可以在保证合适的煤粉细度和均匀指数的情况下,提高制粉系统出力,降低制粉系统单耗,从而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 陈杰 巫世晶
    电力建设. 2011, 32(7):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锅炉钢架工程呈现出大型化、复杂化特征,传统二维施工图纸无法满足工程需求。针对钢结构中二维图纸三维表达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锅炉钢架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CATIA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利用二维图纸信息建立三维模型,并依照工程管理统计方法,设计工程零件的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可实现锅炉钢架三维参数化建模,直观地反映出工程结构,减少零件放样与零件预安装过程,并可对零件进行统计管理。

  • 孙伟鹏 冯庭有
    电力建设. 2011, 32(7): 8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节能降耗的深入推进,某电厂3号、4号机组在引风机、脱硫增压风机合并后的基础上,采用汽轮机代替电动机驱动引风机。对炉膛负压控制策略、特殊管路配置、风机并列实验、异常工况分析等进行分析探讨,证明汽轮机驱动式引风机的创新型设计、可控性试验成果。研究成果对大型电厂辅机选型、调试、运行、改造等多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设备与材料
  • 叶建云 方国庆 李维波 黄超胜 金鹤翔 叶进其 俞宏智 王汉炜
    电力建设. 2011, 32(7): 9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舟山与大陆联网大跨越工程2基370 m高塔的组立施工特点,研制了T2D750/22双摇臂抱杆。该抱杆具有以下几个创新技术及其特点,包括海岛高空抗强台风计算、起升绕绳系统、起升和变幅钢丝绳防干扰装置、双侧力矩控制系统、摇臂防撞装置、井筒吊装系统和SC60变频施工升降机等。

  • 窦娟 吴小东
    电力建设. 2011, 32(7): 97-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变电站中对接触电势校核的需要,对变电站内敷设的操作绝缘地坪的各种材质的绝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合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变电站内最适合采用的操作绝缘地坪的材质和厚度。研究结果表明,变电站内常规材质操作绝缘地坪的绝缘性能不都能满足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的需要,建议采用复合材料的操作绝缘地坪。

  • 窦飞 乔黎伟
    电力建设. 2011, 32(7):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铜、铝芯电缆技术、经济特性比较分析,认为铝芯电缆可靠性虽较铜芯电缆有所下降,但经济性优势明显,不失为现阶段降低电网建设成本的有效措施。总结了国内铝芯电缆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应用推广障碍,给出了江苏电网铝芯电缆应用建议。

  • 运行与管理
  • 杨卫红 赵彪
    电力建设. 2011, 32(7):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输变电工程物理效益识别和量化是项目规划设计的经济评价和后评价工程效益分析的重要内容。针对各类输电工程的特点及其在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进行了相关的物理效益识别。结合输变电工程具有的网络性特点,采用电力系统平衡分析等方法,以工程项目所在电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工程的主要物理效益的量化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 卢怀钿 钟少伟
    电力建设. 2011, 32(7):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华能海门电厂2台1 036 MW机组冷端系统在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前后进行了运行优化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汽轮机背压和功率微增曲线及汽轮机功率修正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了凝汽器变工况特性;采用综合煤价和电价比较法得出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前后的推荐运行方式。实践证明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能达到进一步节能的目的,使电厂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 施工技术
  • 高士涛 姚莉娜 朱莹 张建锋 刘华 李克明
    电力建设. 2011, 32(7): 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500 kV荆门换流站换流变内部分解开关绝缘件的更换、换流变本体渗漏油和注油中的假油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方案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分析过程和解决方案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 李岩 刘治稳
    电力建设. 2011, 32(7):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山区输电线路分坑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1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与经纬仪的输电线路复测分坑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应用于山区输电线路分坑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青苗赔偿交涉时间,减少外部干扰及不安全因素,对保护环境资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廖建华
    电力建设. 2011, 32(7):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探讨了核电站辅助设施(balance of the plant,BOP)管道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如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共用支架防变形、电抛光管内部的洁净控制、沟槽式管件的应用等,并结合实际制订了相应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检验,证实了简单、有效,为后续核电BOP管道施工提供了借鉴。

  • 董庆辉
    电力建设. 2011, 32(7): 124-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冷却塔施工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施工缺陷、混凝土开裂和剥落、冻融酥松、风蚀龟裂、空气和雨水的酸蚀、湿热曝晒及干缩等温度应力造成的变形与破损现象,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了这些破损产生和出现的内在原因,阐述了这些缺陷、破损的危害和影响。总结分析了喷浆加固、圈套加固、钢箍加固等维修及加固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缺陷及破损,提出了修补技术措施,为冷却塔的维修加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