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2-10-01
  

  • 全选
    |
    重点理论研究
  • 周兰欣 惠雪松 孙会亮 马少帅 尤风霞
    电力建设. 2012, 33(10):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贺广零 蒋华庆 单建东 周爱荣
    电力建设. 2012, 33(10):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准确评估作用于光伏方阵上的风荷载,并进而确定跟踪支架推杆轴力,在对比分析日本规范和中国规范的基础上,结合风洞实验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光伏方阵风压分布模型。新模型认为作用于光伏方阵上的风压具有不均匀性,且大致呈梯形分布。新模型的提出将为光伏结构精细化设计以及确定跟踪支架推杆轴力提供参考。

  • 规划设计
  • 黄怡 张琳 刘建琴 王智冬
    电力建设. 2012, 33(10):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我国风电规模高速增长,风电出力局部受限问题逐步凸现。根据规划,未来我国风电以大规模集中开发为主要形态,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为保障风电的有效消纳,结合我国国情,开展了风电消纳市场及消纳策略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风电消纳特征,根据我国风电发展条件及规划情况,重点研究不同风电消纳策略的差异及适用性,以调峰平衡为主要手段,研究未来我国风电的消纳市场及需求,并提出相关建议。

  • 张建中
    电力建设. 2012, 33(10):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越茂 姚枫 宋佩珂 朱纹羲
    电力建设. 2012, 33(10): 1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变电数字化设计的概念,以及开展数字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数字化设计在±400 kV拉萨换流站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各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提升了设计质量。在进行工程数字化设计的同时,基于数字化设计平台,初步实现了专业内的流程化设计和专业间配合等工作。通过拉萨换流站工程的数字化移交,展示了数字化设计应用的实际效果。

  • 胡守松 李健 马凌 柏晓露 张益修
    电力建设. 2012, 33(10):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 100 kV输电线路作为我国新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其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是线路设计关键技术原则之一。参考±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设计、运行经验,给出了±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的确定原则。在导线不同截面及分裂数、分裂间距、极间距及对地高度时,进行了电场效应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设计、运行经验,给出了±1 100 kV输电线路的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和走廊宽度,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输配电技术
  • 黄新波 贺霞 王宵宽 王红亮
    电力建设. 2012, 33(10):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和系统结构,整个智能变电站可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以及网省的生产管理系统等部分。提出了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几个关键技术:一次设备智能化、信息网络化以及在线监测。借鉴 IEC 61850中功能自由分配的概念,对变电站的各种功能进行了分析和合并,将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和间隔层合并为设备层,提出了一种面向未来,适应智能电网要求的智能变电站体系结构。

  • 袁清泉 汤涛 李政民 王恩来 彭源
    电力建设. 2012, 33(10):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桩与锚杆组合应用的复合型杆塔基础是一种应用于上覆浅土层岩石地基的新型杆塔基础。以某500 kV输电线路工程为背景,开展了新型基础设计,并应用FLAC3D有限元程序对该型基础的6种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短柱与锚杆组合应用的复合型基础可以满足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荷载的要求,短柱底部施加锚杆可以显著提高基础的抗拔承载性能,但对抗倾覆性能的提高较小,此时可以通过增大立柱直径与增加基础埋深来提高高露头复合型基础的抗倾覆能力。

  • 刘生奎 安维忠 李永祥
    电力建设. 2012, 33(10):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原状土掏挖基础的抗拔性能,通常在底部设置一定尺寸的扩大头。对于大荷载输电线路杆塔,为了满足扩大头处素混凝土的抗剪要求,扩大头通常设计得比较高大,不仅经济性差,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工程问题,以去掉扩大头的原状土直柱基础为研究对象,选取兰州—天水—宝鸡750 kV输电线路沿线的2个试验场地,开展了上拔+水平组合工况的原状土直柱基础静载试验,分析了基础荷载-位移的变化规律及土体破坏模式,获得了各个试验基础的承载力值,并且推算出了侧摩阻力值。

  • 赵龙
    电力建设. 2012, 33(10):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输电线路荷载的特性,分析了我国与国际现行输电线路规范的区别,并结合实例对主要工况的张力计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B 50545—2010将张力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取值和荷载组合,导致节点荷载值比其他规范计算结果偏大,地线张力增大幅度为16%~26%,导线张力增大幅度为12%~16%。

  • 杨晓梅 冯宁 张瑞永 吴锁平 贾振宏
    电力建设. 2012, 33(10):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进线档导线相间距离的三维精确校验模型,根据斜抛物线理论和三维坐标转换技术,提出了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交互式相间距离计算软件的实现方法,并结合工程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 发电技术
  • 陈良 刘志刚 聂恒宽 吴彩虹
    电力建设. 2012, 33(10):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斌 查申森 李海烽 卫银忠
    电力建设. 2012, 33(10):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风光储联合发电技术在500 kV变电站站用电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设计了不同的应用方案。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作为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备用电源目前不具有可行性,但可以作为应急电源。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为变电站提供应急电源,既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又提高了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在突发故障全站停电时可以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

  • 杨志 龙国庆
    电力建设. 2012, 33(10):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配置循环水泵和优化运行方式是电厂循环水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步骤。提出在循环水泵配置选型阶段就考虑循环水系统按厂址气象条件、负荷变化的多工况优化运行,以达到初始投资和运行经济性的综合最优,结合某1 000 MW火电机组工程实例,基于逐月运行节能优化结果,对多种循环水泵配置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推荐方案。

  • 张壮,马悦
    电力建设. 2012, 33(10):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法科
    电力建设. 2012, 33(10):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汽轮机不同配汽方式下,机组轴瓦温度和轴振动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建模对喷嘴配汽转子受力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不同配汽方式下转子受力特点。针对哈汽CLNZK660型汽轮机不同喷嘴配汽方式下轴瓦温度和轴振动变化诊断研究,验证理论分析,定性总结出不同喷嘴配汽方式对轴瓦温度和轴振动的影响规律,进而给出合理选择配汽方式的方法与经验,对汽轮机组实现顺序阀调节提供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 设备与材料
  • 吴庆华 汪雄 王昕
    电力建设. 2012, 33(10):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对复合绝缘子串的设计安全系数的规定,比较了悬垂串和耐张串在覆冰条件、大风条件和年平均气温条件下的受力情况。通过几处典型气象区的气象数据对比,指出耐张串的运行条件比悬垂串恶劣,运行生命期的蠕变更为严重,在设计上应区别对待。最后给出了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安全系数取值的建议。

  • 梁军
    电力建设. 2012, 33(10):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火电机组高效、清洁利用能源,高参数、大容量的超超临界机组得以发展。火电机组蒸汽温度和压力的进一步提高,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归纳了目前超超临界机组不同部件耐热钢的选用,总结了耐热钢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了700 ℃超超临界机组的开发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 运行与管理
  • 何文林 王文浩
    电力建设. 2012, 33(10):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变压器运行监测经验,提出了可以有效反映变压器状态变化的非停电检测状态量。根据形态学理论,构造了适用于在线监测数据处理的开—闭、闭—开和混合滤波器。建立了局部放电、油色谱、套管泄漏电流、套管介质损耗因数等18个非停电检测状态的评价函数,建立了基于状态量、部件和整体的3级评价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运行中变压器的状态评价。

  • 从荣刚
    电力建设. 2012, 33(10):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力行业承担着重要的减排任务,而分布式能源已成为电力行业减排的重要选项。本文在对国内外重要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因素(如成本、 技术成熟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结合资源潜力、经济发展和环境约束等因素建立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模型(China renewable energy optimization model, CREOP)。模型对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潜力进行了预测,探讨了各种发电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其单位投资成本的变化趋势,并对其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的结果对于我国中长期能源规划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施工技术
  • 宋岩 王炜 王辉 郭志涛
    电力建设. 2012, 33(10):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220 kV同塔双回线路钻越500 kV线路的方案选择问题,分析了钻越方案的制约因素,采用改变地线悬挂形式、导线排列方式、跳线绝缘子串型式等措施,进行了钻越塔的设计和优化,设计了双回鹰嘴蝶型耐张塔。经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该型耐张塔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为220 kV同塔双回线路钻越500 kV线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 靳义奎 梁来先 刘军 高鹏飞
    电力建设. 2012, 33(10):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格尔木—拉萨±400 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沿线平均海拔为4 650 m。基于该工程,针对青藏高原冻土地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特点和难点,研究杆塔基础施工关键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基础施工方案,可为我国高海拔冻土地区输电线路施工提供参考。

  • 丁自强 戚柏林 姚耀明 谢明法 汪国林
    电力建设. 2012, 33(10):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沥汇—展望220 kV双回输电线路工程导线采用特高强度钢芯软铝绞线。基于该工程连续耐张段装配式架线施工实践,阐述了装配式架线工程的耐张段线长计算和定长制造理论与方法,介绍了适用于装配式架线工程的新型耐张线夹、装配式架线工艺,给出了线长误差解决方法。

  • 张战锋
    电力建设. 2012, 33(10):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氮氧化物的危害及国家的环保政策,华能福州电厂实施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改造工程。阐述了该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难点及特点(包括工程钢结构、SCR脱硝装置本体、还原剂储存和制备系统、氨/烟气喷射与混合系统等);分析了改造工程所涉及的设备改造问题;针对该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该工程的成功实施经验可供已建火电厂脱硝改造工作借鉴。

  • 单宏威 韩剑波 朱浩
    电力建设. 2012, 33(10):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东方汽轮机厂引进法国Alstom技术生产的HD1080A型核电半转速汽轮机结构特点;据此提出了该型汽轮机的安装工艺及工序;重点论述了高、中、低压缸径向通流间隙调整,转子找中心,隔振器释放等关键安装技术。此安装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建设参考。

  • 梁远忠 王金兴 李生明 陈书明 余荣
    电力建设. 2012, 33(10):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目前脱硫湿烟囱防腐问题受到环保部门和发电企业高度关注的背景下,论述了广西合山电厂烟囱内衬防腐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缝、筒壁对拉螺栓孔、预埋钢筋头根部、新旧浇注料连接施工缝、浇注料表面等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这些着眼于细节的实用、可靠的施工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