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3-01
  

  • 全选
    |
    重点理论研究
  • 周二雄,李凤婷,朱贺
    电力建设. 2013, 34(3):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微网中各类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R)运行状况进行等年值成本与效益分析,体现了微网整体投资与效益,从而为微网方案的遴选提供参考。应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从主、客观角度综合分析了微网的成本、效益。利用三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提高收敛速度和一致性,归一化专家构建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的期望作为各指标权重;综合考虑DER的经济运行状况、对环境和不同种类负荷造成影响等因素来量化等年值微网成本、效益的各指标。对4种微网方案进行了成本-效益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微网区域采用风机与蓄电池组合可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谢奕尘,高二超,李瑞金
    电力建设. 2013, 34(3):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非线性冲击负载引起的电压凹陷大、电网谐波比重大和功率因数低等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导储能技术的三相电压源型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反馈伪线性化控制方法。在三相VSC数学模型中使用逆系统,达到直流电容、电压和无功电流的完全解耦,并构造出伪线性系统。设计了斩波器的电流调节控制系统,充分发挥了超导储能的续流能力。设计了内电流环控制器,解决了诸多电能质量问题,并对VSC容量进行最优整定。

  • 李海若,郭海超,谢强
    电力建设. 2013, 34(3):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薄覆冰舞动是一种常见而又难以用传统理论来解释的现象,需采用风洞试验对薄覆冰导线的气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根据某工程舞动现场调查结果,设计了3种覆冰厚度导线模型做风洞试验,利用六分量高频天平测得在2种不同流场中准椭圆形覆冰导线模型的平均气动力。通过平均气动力系数的对比分析结果,指出Den Hartog系数不适合用来分析薄覆冰导线的舞动特性。在Den Hartog对导线舞动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2个发生舞动的必要条件。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薄覆冰导线可能发生驰振不稳定的风向角。

  • 规划设计
  • 卢艳超,温卫宁,赵彪,郑燕
    电力建设. 2013, 34(3):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直流联网工程没有统一、规范的工程评价标准的现状,结合此类工程投资、建设及运维特点,从项目过程评价、项目经济评价、项目影响评价、项目技术评价、项目管理评价和项目目标评价6个方面构建了直流联网工程成功度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指标体系的多层次性,采用模糊识别方法,对指标逐级进行成功度的模糊识别。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并验证了多层模糊识别模型的可行性。该指标体系和成功度评价模型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直流联网工程的成功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益国,赵怀宇,王崇宇
    电力建设. 2013, 34(3):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500 kV输电线路工程,考虑微地形(气象)区域的设计风速增大情况(35 m/s左右),对安装粘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 dampers,VED)前后的典型酒杯塔进行模态分析、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分析。结果表明,安装VED后,酒杯塔基本自振周期延长了143%;风振系数降低幅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铁塔横担处降低幅度最大为281%;主材内力减少约14%;计算塔质量减少5%左右。由此可见,VED减振效果明显。

  • 高湛,吴必华,李华,王健
    电力建设. 2013, 34(3):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串补平台由基础及短柱、垂直支持绝缘子、斜拉耐张绝缘子、钢平台、串补设备组成。介绍了串补平台结构特性,依据某实际工程建立了串补平台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建模时考虑了斜拉耐张绝缘子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静力和地震作用计算和分析,为串补平台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输配电技术
  • 颜俊, 张立平
    电力建设. 2013, 34(3):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二五”期间海南电网将建设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该系统的业务特点对调度数据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介绍了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调度数据网的建设模式,以海南电力调度数据网建设为研究对象,从网络延伸、业务支撑、三层网络功能、带宽利用率等多个方面探讨网络拓扑及路由策略设计,提出一种兼顾多种业务数据流的海南电力调度数据网设计方案,对构建新业务条件下的电力数据网有一定借鉴作用。

  • 张广平
    电力建设. 2013, 34(3):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甘肃省境内工业污染或碳化地区、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地区、干湿循环地区、冻融循环地区、盐渍土侵蚀地区的11座变电站建构筑物的混凝土破坏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通过试验分析获得与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各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地基土及地下水中的金属、非金属离子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从宏观上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剥落、破损。针对上述问题,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和补救措施,可为甘肃省境内高寒恶劣环境条件下变电站建构筑物耐久性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杨天贵
    电力建设. 2013, 34(3):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因雷击引起的电网故障发生率较高,各类防雷装置受成本和保护范围的限制,不可能在线路全线使用。研究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网雷击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根据线路的具体情况布置无线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前端避雷器状态数据、雷击时的各种实时雷电参数,通过传感器网络多跳传送至主控监测中心,使后方人员能实时了解电网防雷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分析雷击的形式和故障地点,为准确判断输电线路雷害成因提供证据。

  • 梁婧,秦淼
    电力建设. 2013, 34(3):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光传输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湖北省电力网为例,在分析电力光缆传输网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 引入新技术,进一步优化现有传输网结构。在省骨干传输网中采用新的OTN技术逐步替代原有的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传输系统,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安全性,满足智能化电网和大运行的管理需求,保障承载的业务信息可靠、高效地传递。

  • 张彦昌,石巍,王杰,林浩
    电力建设. 2013, 34(3):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型光伏电站组件布置面积大,其集电线路的造价比重相对也较大,而且光伏上网电价较高,其电能损耗也较大,因此对集电线路经济截面的选择较为重要。由于技术经济方面的变化及使用条件的限制,目前设计规程上的经济电流密度曲线已不能满足光伏电站集电线路经济截面的选择。通过参数更新,计算得到了光伏电站集电线路的经济电流密度,为光伏电站设计提供了参考。

  • 发电技术
  • 鲍震,邹爱红,黄焕袍,邱忠昌,潘钢
    电力建设. 2013, 34(3):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DPF-NT+DCS CA(EDPF-NT + DCS configuration auto)高效自动化组态技术是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在火力发电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开发成果,填补了国内外 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自动化组态技术的空白。介绍了EDPF-NT+DCS设计标准化,基于某1 000 MW机组,从I/O数据库自动化组态、SAMA控制逻辑自动化组态、MMI人机画面自动化组态等方面阐述了EDPF-NT+DCS CA高效自动化组态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1 000 MW级机组。

  • 曹小玲,李帆,刘永文,苏明
    电力建设. 2013, 34(3):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某超临界600 MW“W”型火焰锅炉受热面频繁爆管的原因,对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分析不同配风方式对锅炉受热面爆管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实际工况下,炉膛中心截面温度场整体上呈“W”型分布,温度场比较对称;当前、后拱上一次风量和内二次风量比为5/6、6/5时,炉内温度场变化不敏感,炉内没有出现高温火焰冲刷受热面;当前、后拱上外二次风量比和前、后墙上分级风为5/6和6/5时,炉内温度场出现偏斜,炉内高温火焰冲刷冷灰斗严重,这可能会导致冷灰斗受热面爆管。

  • 田晓,曹剑峰,肖国华,李益民
    电力建设. 2013, 34(3):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宏观形貌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检验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某660 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中部螺旋水冷壁T2钢内螺纹管的渗漏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2钢内螺纹管渗漏处的线性裂纹是在热轧成荒管时因工艺不当或管坯表面存在缺陷而形成的。建议制造厂加强对热轧荒管表面质量的检查;电厂对同批T2钢内螺纹管端头进行扩大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类似缺陷。

  • 吴怡卫
    电力建设. 2013, 34(3):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城市再生水的水质状况,国电吉林龙华长春热电一厂按照梯级用水原则,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同时采用废水减量化技术,将最终的脱硫废水喷入锅炉烟道蒸发,真正实现全厂水的零排放。电厂零排水设计综合应用了如下技术:循环水优化采用旁流石灰处理系统,系统出水优先用于锅炉补给水,其余回送至循环水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采用适应浓缩再生水的全膜水处理技术,显著降低全厂的废水量;将一级反渗透浓水和石灰处理系统的排浆水送至烟气脱硫系统重复使用。零排水模式下,烟气脱硫系统工艺水补水种类较多,水质比较复杂,需要针对来水水质选择合适的重复使用场合,同时零排水对电厂的水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全厂的水务管理。

  • 王超
    电力建设. 2013, 34(3):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火力发电机组容量不断增大,为了达到机组稳定运行的目标,对厂用6 kV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厂用电的快速切换在电厂安全运行中所起的作用尤显重要。新装发电机组普遍采用快切装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老发电企业大力推进由厂用电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向快切装置过渡的工作。以陡河发电厂5号机组采用的MFC-2000型快切装置为例,论述了厂用电6 kV快切装置改造过程及改造后的实际效果,为同类电厂厂用电快切改造工作提供经验。

  • 王义兵,吴伟,荆海东,郑建农,冯国臣,路平
    电力建设. 2013, 34(3): 7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沁北电厂三期工程1 000 MW机组无旁路脱硫系统,论证了湿法脱硫系统采用预洗涤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预洗涤系统的流程、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及实际应用。实践证明,烟气预洗涤系统在控制油污、粉尘和防止高温烟气进入脱硫系统方面效果良好。

  • 王东海,赵云驰
    电力建设. 2013, 34(3):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国内滨海核电厂凝汽器的配置情况,论述单、双背压凝汽器的热力特性,并对它们进行技经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双背压凝汽器热力特性优良,但缺少应用经验;在冷却水温较低的滨海核电厂,宜采用单背压凝汽器;当冷却水温大于21 ℃后,可通过单、双背压凝汽器的技经比较来决定取舍;在进行技经比较时,需考虑采用双背压凝汽器的风险。

  • 运行与管理
  • 宋璇坤, 吴志力, 齐化锋, 王冬冬, 刘溪土, 陈洪锦
    电力建设. 2013, 34(3):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总体发展战略的建设与推进,科技创新支撑的作用日益突出,需要健全新技术管控体系,全面指导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阐述了当前电网新技术管控的现状、目标、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和技术支撑3个层面构建适应公司发展的新技术管控体系。通过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管控系统的建设,实现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和一体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和利用,提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管理效益。

  • 种芝艺,粟小华,刘宝宏
    电力建设. 2013, 34(3):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系统谐波阻抗扫描和EMTDC仿真验证,分析了西北电网主变充电产生的2次谐波电压在柴达木换流站放大的原因,提出了抑制变压器合闸励磁涌流的措施。为了降低西北电网主变充电产生的2次谐波对直流系统运行的影响,利用直流系统设备耐受谐波的能力,在交流系统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对直流谐波保护进行了优化,并应用到青藏工程中。优化后的谐波保护提高了青藏直流联网工程适应弱交流系统的能力,降低了直流系统强迫停运的概率。

  • 贾轩涛,严兵,张爱玲,姚进波,吴宝生
    电力建设. 2013, 34(3):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锦屏—苏南±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同里换流站在极1低端换流变压器充电试验期间,当换流变压器充电后无功控制系统发出滤波器投入命令,处于热备用状态的12组交流滤波器依次投入时,发生交流滤波器母线过电压保护跳闸,此后控制系统再次自动投入。经分析认定:用于无功控制的500 kV交流母线电压测量值低于交流系统低电压监视设定值,无功控制持续发出滤波器投入命令。通过增加低电压闭锁功能,避免了因测量回路故障引起的上述问题;同时,在交流滤波器控制程序中增加相应的联锁功能,以避免在滤波器退出放电未结束的情况下,滤波器再次投入。现场测试表明,程序的更改是正确、可靠的。

  • 设备与材料
  • 谢韬,孙启林,林康立,袁广林,张锐,舒前进
    电力建设. 2013, 34(3): 98-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管型母线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以220 kV支持式管型母线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手段和时程计算方法,研究了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振动响应特征,并计算了关键部位的主应力。计算结果表明:220 kV支持式管型母线结构的前10阶自振频率为1~3 Hz,处于地震波的卓越周期内,地震时结构容易出现共振;支柱绝缘子的最大弯矩都出现在底部,断裂破坏也最可能出现在这一部位;当地震荷载的烈度为7度及以下时,支柱绝缘子的最大拉应力小于陶瓷材料的设计极限应力,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在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震荷载作用下,会有部分位置的支柱绝缘子因受力超出材料的极限应力而发生断裂,结构处于危险状态。

  • 魏冲,吕金祥,唐明贵,潘少成,张金瑞,杜娜
    电力建设. 2013, 34(3): 104-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高压双回路线路由于电气间隙大、绝缘子串长,换位时跳线布置方式复杂。双回路三柱组合换位耐张塔在2基主塔之间布置辅塔,利用辅塔跳线内绕进行跳线的上下交换,实现线路换位。采用这种换位方式的跳线接线简洁明了,设计、施工、运行都较为方便,总体性能更加安全可靠。三柱组合换位耐张塔通过分塔挂线、取消导线横担、优化跳线布置方案等手段,有效降低了塔高,减小了塔身尺寸,改善了铁塔受力,提高了结构可靠度,与常规双回路换位塔相比,三柱组合换位耐张塔塔重指标降低了23.4%。

  • 姚天亮,杨德洲,郑昕
    电力建设. 2013, 34(3):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大型风电场的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和调匝式、偏磁式、可控硅式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了动态补偿技术的优势以及在大型风电场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灭弧中的应用。结合风电设计和运行经验,对升压站电气主接线和设备选型进行了优化,采用三绕组变压器、35 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案,经现场验证此方案有利于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