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上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分析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评述,包括气动模型、风浪耦合、风机基础、结构分析等。梳理了海上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分析的历史脉络和逻辑脉络,总结了其在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若干模型,并阐述了海上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分析的发展趋势。
介绍智能配变终端的主要功能及优势,提出基于双核微处理器OMAPL138的智能配变终端的设计方案。其中处理器中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er,DSP)核实现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实时控制功能;先进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器(advanced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machines,ARM)核则通过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实现人机交互、数据存储、通信、安全防护等功能。DSP与ARM分工明确,双方之间可方便地进行数据交互及资源共享,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终端设计采用了总线接口和模块化技术,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及灵活性,并支持板卡的热插拔,可方便地实现系统的升级。
针对哈密—郑州±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需和其他2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同走廊问题,对三回同走廊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地面合成场强、无线电干扰及可听噪声进行了分析,得出同走廊电磁环境控制时的走廊范围和房屋拆迁范围,可为设计和运行单位提供参考。
根据风电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福建省风电出力概率分布、相关性以及风电年、月、日有功出力变化规律,探讨了风电对2015年福建电网综合负荷、电力平衡和调峰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实际出力特性,风电对年最大负荷数值影响不大,因此从电力平衡观点来看,福建风电对全省装机容量需求没有明显的影响;然而,风电大规模投运后,反调峰引起综合负荷的峰谷差增大将导致调峰容量需求明显加大,需要进一步加以关注。
介绍了换流变和平波电抗器非电量保护配置情况。对近年来发生的由换流变和平波电抗器非电量保护动作导致的直流闭锁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换流变和平波电抗器非电量保护动作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研究了换流变和平波电抗器非电量保护防误动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为确保国电谏壁发电厂(送出)500 kV输电线路安全、可靠地运行以及验证杆塔设计的合理性,选择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SSZT1悬垂塔进行杆塔真型试验。在第7工况和第18工况试验中,部分杆件发生屈曲,显示实际结构受力与计算模型存在差异。针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处理方案,为今后的铁塔设计及试验提供了参考。
分析了青海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了微型桩杆塔基础的关键技术在青海地区的应用可行性。研究表明:青海地区软土地基大部分分布于盐碱地,具有较强的盐腐蚀性,微型桩基础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抗腐蚀措施,因此不建议采用微型桩杆塔基础;黄土地基中采用微型桩基础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可以在黄土地基中采用微型桩杆塔基础。分析了可供在黄土地基中选用的微型桩杆塔基础形式和应用关键技术,并通过实例计算对微型桩杆塔基础在黄土地基中应用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
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对电网影响日益突出的问题,提出对电网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造风险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风险等级。通过应用实例验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当前强夯法施工在地基处理和加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强夯法施工振动引起的环境公害问题也日益得到工程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对广州花都空港变电站强夯场地开展了强夯振动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测试验,在监测试验中考虑了施工工况、锤型、锤重、落距、夯击次数对强夯振动传播的影响,并对隔振沟的隔振效果进行了测试分析,最后通过实测数据界定了安全距离。
为了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在负荷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往往选取一些相关影响因素。然而此种情况往往将一些不重要的因素也考虑进来,增加了负荷建模的难度,有时甚至出现模型不好解释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出了首先用岭估计法筛选所有选出的自变量集合,剔除那些对负荷影响不显著的因素,然后用剩余的自变量集合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模。通过实例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针对新疆部分地区气象特点,提出一种用于2×300 MW热电厂的新型并列配置间接空冷系统。通过对4种可供选择的空冷系统的技术和经济对比分析,得出此间接空冷系统经济性最好,并可适应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大风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适合此类特殊气象条件的热电厂使用的结论。
The principles of Narirelays RCS985/Stype generator stator ground fault protection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zero sequence current on generator terminal, secondary current of grounding transformer, and generator zero sequence voltage tectonic zero sequence directional components are applied in Narirelays RCS985/Stype protection. Based on zerosequence fundamental voltage, the single phase earth fault in and outside the generator area could be judged, show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tection in Changzhou Key Water Control Project. Furthermore,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of the protection in Changzhou Key Water Control Project is introduced,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selecting the stator ground fault protection of Narirelays RCS985/Stype protection.
为减少厂用电、提高机组效率,结合北仑电厂百万kW级超超临界机组的实际情况,提出并详细论述锅炉引风机采用回热式背压汽轮机驱动的方案,对工程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此方案可为大型机组的节能减排提供借鉴,同时,为火电厂驱动用汽轮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阐述了飞灰对火电厂脱硝催化剂的磨损和堵塞机理。通过分析国内燃煤电厂飞灰的特性,说明飞灰对催化剂的磨损作用是较强的。探讨了通过在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反应器前设置灰斗和增加烟道截面的方式,来提高大颗粒飞灰的去除效率,有效减少飞灰对催化剂的磨损和阻塞,延长催化剂寿命的可行性。
自动发电控制是电网调度直接对发电厂负荷进行远方控制的一种负荷控制方式,是保证电网发、供电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国电宿州热电厂自实施煤泥搀烧以来自动发电控制调节品质不好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因素,提出加强煤泥搀配及干燥处理力度、提高主汽压力设定值、简化迫升迫降闭锁增减信号、调整控制参数及设置等对策。
石灰石粉制备系统是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机组重要辅助系统之一,其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锅炉燃烧的脱硫效率、烟尘中SO2含量的有效控制。该系统大多采用二级破碎机加机械筛分系统,存在2个问题:(1)在实际运用中,系统的运行效果不理想;(2)在大型CFB机组中,石灰石粉容量已大大超过该系统以往的设计运行容量。因此,以白马示范电厂石灰石粉制备系统为基础,分析了大型CFB电厂石灰石粉制备系统的设计和系统选择。
以某热电厂为例,介绍了厂区供热管网中的2个内外压平衡型波纹膨胀节在机组试运行时出现胀裂破损的情况,分析了其胀裂破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可为波纹管膨胀节在供热管网中的合理布置、安装及加工等方面提供参考。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风电机组不间断运行标准中关于低电压穿越的要求,分析了电网不对称故障情况下对双馈式风电机组的影响,建立了双馈式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依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转子侧Crowbar电路和直流侧Chopper电路相结合的穿越方案,并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验证了电路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级联多端特高压直流作为多端高压直流输的典型串联接线形式,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级联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典型接线方式及配置考虑,依据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通过级联多端双起点特高压直流与两端特高压直流技术经济性对比研究思路及算法分析,量化研究级联多端双起点与两端特高压直流方案经济性比选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级联多端双起点方案拟定及选择提供参考。
电厂冷却塔优良的热力性能是保证汽轮发电机组具有较高效率、安全运行及满负荷发电的前提条件。论述了自然风对冷却塔冷却效果的影响。通过某电厂实例分析了冷却塔实施进风导流和防冻挡风一体化技术改造的节能效益和防冻效益,认为该技术能有效改善冷却塔的热力性能,投资较低,投资回收期较短,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对白俄罗斯明斯克某电站改造工程在施工安装环节组织、流程、技术、人员、外部环境等方面发生的运营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国外总承包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旨在对电力行业海外总承包工程可能出现的运营风险予以警示,并得出应对措施。
风电场机组设备的涉网性能已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甘肃河西风电场涉网性能项目检测分析试验情况,基于已取得的检测结果,对风电机组的性能和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改进风电机组性能和加强风电场无功功率管理的对策。
对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在工厂化配制过程中出现的表面质量问题、几何尺寸问题、硬度异常、金相组织异常、焊接缺陷等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建议,可为进一步提高四大管道的制造质量提供参考。
以500 kV同塔四回路西江大跨越工程跨越塔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例,通过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裂缝控制的热工计算,制定了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入模温度控制、整体分层浇筑、“内散外蓄”综合养护等技术措施,有效地指导了施工,成功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000 kV串联补偿装置平台的面积、重量、安装高度都远大于500 kV串联补偿装置平台。基于传统的吊车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专用的串联补偿装置平台提升设备,即四支柱联合提升设备。首先提出了四支柱联合提升设备的设计功能要求,并据此介绍了设备组成和功能实现。最后,从施工的角度对四支柱联合提升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已投产的东方汽轮机厂日立技术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中,普遍存在高压缸中分面局部漏汽问题。为此,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漏汽的可能因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主要是正确处理中分面间隙和汽封径向间隙、调整猫爪支承销间隙、选择可靠的密封脂和规范螺栓热紧要求。这些措施经实际安装工作验证,效果良好,成功避免了漏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