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Email Alert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06-01
  

  • 全选
    |
    重点理论研究
  • 张俊 吴臻 廖胜利 程春田
    电力建设. 2011, 32(6):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多个省级电网水电站群优化调度系统的研发为背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思想,通过构造与建立水电站群优化调度的常用模型和方法类,抽象提取优化调度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利用接口分离优化算法和业务流程,设计开发了完全面向对象的水电站群优化调度系统。

  • 王干一 吴相林
    电力建设. 2011, 32(6):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梯级水电站的补偿问题,建立了多发电主体下梯级水电站发电效益分配模型。该模型提出以流域总的多发电量为基础,确定梯级各电站对系统的补偿权重,根据补偿权重来对多发电量和多发效益进行重新分配,使得流域不同发电主体的电站将发电目标从价格竞争集中到提高流域总体效益上来,梯级发电效益接近最大化。同时还探讨了对补偿后电站的时数补偿问题,从而使补偿功能更趋合理。

  • 智能电网专栏
  • 李刚 刘有为 王冬青 邓彦国
    电力建设. 2011, 32(6):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在线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在线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瓶颈;阐述了智能高压设备的理念与目标,比较了智能高压设备与传统在线监测的不同;提出了当前智能电网建设中,如何将在线监测过渡到智能高压设备的建议。

  • 贾东梨 杨旭升 史常凯
    电力建设. 2011, 32(6): 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能用电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社会和客户,是社会各界感知和体验智能电网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从用户角度出发,从双向互动服务、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化管理、电动汽车及储能装置的智能化管理三个方面分析智能电网对用户的影响体系及影响。阐述发展智能电网能够满足用户对用电多样、多元的需求,降低用电成本,有效提高电网的利用效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同时促进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及储能装置的发展,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大幅削减碳排放。

  • 陈武 刘慧敏 陈宾
    电力建设. 2011, 32(6):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下,电压暂降监测装置的最优布点是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研究中的重要方向。基于监测装置位置向量及其监测区域矩阵,对监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与监测范围进行描述;考虑监测装置布点的具体要求,构建其最优布点数学模型,提出与模型相适应的0-1整数规划方法;以IEEE-30电网为例,对全网电压暂降监测装置的布点进行优化,分析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 输配电技术
  • 董慎学 周羽生,曹勋伟,朱磊,贺伟,张帆
    电力建设. 2011, 32(6):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结构复杂,其配电网线损计算具有新的特点,传统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未来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需求。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辐射性配电网开展研究,将常见分布式电源节点划分为PQ节点、PI节点、PV节点和PQ(V)节点几种类型,根据各节点类型的特点,提出了改进前推回推潮流算法,通过33节点算例计算潮流和线损电压,与传统的配电网进行比较,发现了采用异步电机作为接口的分布式电源会降低系统的电压水平,而采用其他形式接口的分布式电源对系统电压具有支撑作用。

  • 潘少成 张要强 胡选 王予平
    电力建设. 2011, 32(6):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 000 kV特高压双柱组合耐张塔应用研究项目为依托,介绍了双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系统的电气试验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软跳线系统的电气性能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 邵震 袁鹏 林睿
    电力建设. 2011, 32(6):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云广特高压直流系统1起双极三阀组相继闭锁事故为基础,分析了事故发生经过和原因,介绍了云广特高压直流系统测量系统,对云广特高压直流测量系统遭受干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仿真与实验证明了干扰的存在。根据仿真和试验结果,以及穗东换流站二次设备抗干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 郭琳霞 龚有军
    电力建设. 2011, 32(6):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电压等级紧凑型输电线路由于电压等级高、相间距离短,其电磁环境一般不够友好。由于子导线之间的互相影响,子导线在等圆周排列情况下的表面电场分布并不均匀。这种不均匀性增大了相导线的最大表面电场强度,进而增大了线路的无线电干扰与可听噪声。通过改变子导线排列方式改变子导线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优化导线的表面电场强度分布,进而改善了线路的电磁环境。同时,对子导线优化排列方式对电气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所得结论对我国超高压紧凑型输电线路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伍文城 余波 周德才 王彦峰
    电力建设. 2011, 32(6): 3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节约输电线路走廊,我国建设的中短距离(800~1 300 km)范围内的直流输电工程常常采用双回±500 kV直流同塔并架输电方式,并且单回输电容量从3 000 MW提高到了3 200 MW,相应带来了损耗增加、换流阀的设计难度提高等问题。基于溪洛渡右岸送电广东直流工程实例,对3 200 MW容量直流输电工程的电压等级从±500 kV提高到±535或±550 kV进行研究,分析了3个电压等级的设置分别对直流主回路参数、绝缘配合、主设备、直流线路设计、损耗以及投资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提出了优化的电压等级。

  • 王化鹏 苏瑞 李刚 宋合志
    电力建设. 2011, 32(6):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变电站规范模型文件(system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SSD)用于描述变电站的主接线图以及与主接线图相匹配的逻辑功能节点。基于对SSD模型和变电站主接线图之间映射关系的研究,实现了利用可伸缩矢量图形技术(scalable vector graphics,SVG)生成SSD模型中包含的变电站主接线图的图形构建技术。

  • 朱瑞杰 于昉 夏增极
    电力建设. 2011, 32(6):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太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同时具备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和以太网的优点,因其具有高带宽、低成本、易使用、易升级的优良特性而成为光接入网的最佳选择。基于EPON系统的组成、技术特性及组网优势,分析了EPON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网络中的可行性,提出了EPON在配电自动化通信网中的应用方案。

  • 严进军 李扬
    电力建设. 2011, 32(6):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压换流站交流滤波器最后开关跳闸后,将启动本大组交流滤波器联线差动保护跳闸回路。以±800 kV云南—广东特高压直流工程为背景,分析了间隔控制单元6MD664中大组滤波器最后开关的软件逻辑以及相关的硬件回路,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提出了修改软件逻辑、硬件回路改进措施。

  • 陈锡阳 尹创荣 杨挺 王伟然 葛栋 张翠霞 王献丽 贺子鸣
    电力建设. 2011, 32(6):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并联间隙作为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是对现有防雷措施的有效补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东莞供电局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应用研究成果。设计了多种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通过试验研究,验证其接闪雷电、疏导工频续流、均匀工频电场、保护绝缘子及金具的效果。经过逐步优化设计,确定并联间隙的电气参数和外形尺寸,研制出样品,并分别应用于5条110 kV线路上。介绍了所研制的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现场运行情况。

  • 发电技术
  • 程永权 胡伟明 邹祖斌 刘洁
    电力建设. 2011, 32(6): 62-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沙江下游河段规划中的乌东德、白鹤滩电站经过工程预可研和可研论证,具备装设单机容量1 000 MW机组的条件。对1 000 MW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及工程应用技术可行性研究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研究结果表明:立足国内技术,乌东德、白鹤滩1 000 MW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运输是可行的,不存在大的制约因素。

  • 郑燕 赵彪
    电力建设. 2011, 32(6):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垃圾发电厂选址的影响因素多、社会影响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反向传输(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垃圾发电厂选址优化算法。算法采用主成分分析选取学习样本,使少量样本包含尽可能多的样本特性;应用Levenberg-Marquardt反向传播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加快了神经网络训练速度。

  • 王新 王叙
    电力建设. 2011, 32(6): 70-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电厂330 MW机组6 kV厂用母线系统改造中采用全浇注母线,这是该类型母线在国内大型机组中首次应用,为保证母线安全可靠运行,结合全浇注母线绝缘结构特点,提出了红外成像分析、段间接触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量、交流耐压试验等多种检测手段。此外,尝试进行了全浇注母线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试,并估算BIM(betobar insulation mix)相对介电系数,进一步深入了解全浇注母线绝缘材料的特性。几年来的全浇注母线运行情况表明,这些停电及带电测试方法简便有效,同时设备的运行维护及检修试验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相应工作量明显降低。

  • 赵飞 周渝慧
    电力建设. 2011, 32(6):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指出了热电联产企业参与到发电市场竞争中的必要性。介绍了热电联产的煤耗分配方法,首次提出了热电联产企业的竞价收益函数,并以此收益函数为基础,将发电市场中的参与者分为热电联产企业与火电企业2种类型,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2种条件下,应用非合作博弈理论,讨论了市场中存在3家企业(2家热电联产企业和1家火电企业)时,热电联产企业的竞价上网过程。结论表明,热电联产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能源梯级利用优势,积极参与到发电市场的竞价上网博弈中。

  • 郭江龙 卢盛阳 杨海生 李琼
    电力建设. 2011, 32(6):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水流量是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中重要参数之一。在常规热平衡基础上,推导构建了反映给水流量和除氧器入口凝结水流量之间映射关系的矩阵计算模型。模型具有通用性较强和易于程序化的特点,有效避免了ASME PTC6标准所推荐方法中繁琐的迭代过程,能够更简捷地应用于汽轮机性能试验计算中。

  • 朱宝宇 杨敏 黄焕袍 王中胜
    电力建设. 2011, 32(6):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丰城电厂3号、4号机组数字电液(digital electro-hydraulic,DEH)控制系统通流改造的特点,结合机组试运阶段遇到的位置反馈(linear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LVDT)等方面的问题,对工程调试方面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改造现场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 朱国雷 曹阳
    电力建设. 2011, 32(6):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萧山发电厂西门子V94.3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启动及运行期间,多次因汽包水位保护动作引起机组跳闸。根据汽包水位变化的主要机理,从水位调节控制系统、高中压旁路及给泵选型等热力系统设计几个方面对跳闸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控制速率、中压旁路最小压力设定、设置高压旁路减温超驰功能3个方面对旁路控制进行优化,同时通过给水控制的优化,实施对汽包水位的有效控制。优化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较好效果,提高了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

  • 运行与管理
  • 郑卫东 孙长生 付望安 张鹏 李捍华
    电力建设. 2011, 32(6): 90-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华能玉环电厂1 000 MW机组高压加热器(简称高加)水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表计间偏差问题的查找方法;分析了机组高加磁性翻板式水位计和差压式水位计2种类型表计测量偏差产生的原因,指出了水位测量在测量筒体、安装、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加水位测量通过红外线点温计和红外成像仪测量水位筒体表面温度梯度、辅助判断水位测量位置的新方法,提出了该机组高加水位测量偏差问题的处理建议,为火电机组高加水位测量系统安装、检修、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 柯文石 洪道文 刘鸿国 蔡晖 张峰 殷尊 唐丽英 侯召堂 常毅君 陈建江
    电力建设. 2011, 32(6): 94-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华能玉环电厂超超临界机组运行达到16 000 h的P92取样管段进行化学成分、室温拉伸、600 ℃拉伸、冲击性能、断口特征、硬度检测等试验。试验表明:P92钢运行16 000 h后室温抗拉强度和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分别达703、543 MPa;高温(600 ℃)下的非比例延伸强度值依然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冲击吸收能量在160 J以上,冲击韧性未明显降低;冲击试样的断口显示出韧性断口的宏观特征;析出相主要为M23C6型碳化物,其次为MX相,还含有Fe2W型Laves相。

  • 黄会才 熊书华 荆玲玲
    电力建设. 2011, 32(6):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潮州发电厂3号机组内冷水系统在运行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1 000 MW机组内冷水系统运行优化的建议,包括:确保系统的严密性;在正常运行中,补充水应采用高速混床出口凝结水;除取样外,应关闭手工取样门,减少水耗,维持系统的稳定。

  • 施工技术
  • 刘华 张斌,张强,张新旺,韩鸣明
    电力建设. 2011, 32(6):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BB滤油机在绝缘油处理过程中,为了防止分离器和冷凝器中的绝缘油溢出损坏真空泵,当达到极限油位时必须及时停机并加以清除,然后才能再次投入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绝缘油处理的效率。针对这一问题,对ABB滤油机进行了改进,在分离器和冷凝器下方加装小型泄油器,在分离器和冷凝器油位达到极限位置时通过泄油器及时排出,从而保证了滤油机工作的连续性,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1 000 kV南阳开关站高抗绝缘油滤油的实践检验,证明提出的ABB滤油机改进方法是可行的。

  • 鲍庆 孙伟军 蔡国治 胡逢兴 张江宏
    电力建设. 2011, 32(6): 105-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舟山与大陆联网输电线路工程需跨越国际航道,要求工程架线施工中不封航。为此,该大跨越输电工程放通1根初级引绳后,剩余各相导引绳和牵引绳需通过牵张倒换和空中移位技术来完成。文章介绍了导引绳和牵引绳在跨越塔上的空中移位、方法、步骤和操作要求。

  • 孙德新
    电力建设. 2011, 32(6): 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黑岩子“耐—直—耐”长江大跨越的特点,分别观测了档内子导线弛度,进行了地面划印割线计算,以控制观测档子导线弛度。挂线后弛度复测结果表明:该弛度观测方式及割线计算方法能够确保导线弛度误差及子导线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 肖德铭 东岩 史文渊 张锡善
    电力建设. 2011, 32(6): 112-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氩气分析仪对不锈钢、马氏体钢等高合金钢在焊接过程中充氩的浓度大小进行测定,讨论氩气浓度的大小对不锈钢、马氏体钢等高合金钢焊缝内部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氩气浓度的大小对焊缝根部的保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管道内部氩气浓度是制约焊缝内部质量的关键,是保障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

  • 单宏威 张丹 王学关
    电力建设. 2011, 32(6):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华能汕头海门电厂1号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冲管临时管的设计;对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热应力、补偿性能、热膨胀等因素进行探讨,为同类型燃煤/气机组临冲管的设计提供参考。